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精选

【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精选】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精选
文章图片

《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是一本由[美] 凯思琳·V.库德林斯基 / [美] 约翰·罗科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一):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
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 。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 。人类对于宇宙的理解真是一上来就不断的犯错,从以为地心说,到日心说 。到认识到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一员 。我们从小就烂熟于心的九大行星,水金地火天海冥,背的多顺啊,然后科学家宣布,冥王星不再是九大行星的一员,我们原来的认识又得更新了 。其实人类认识就是在不断更新不断迭代中发展的 。让孩子提前了解这些 。建立起孩子探索新领域的信息 。原来科学家也是不断犯错,才得到新知的,我们现在做的这些探索又算得了什么呢?
《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二):科学发现的过程原来这么有趣
我在这本书中了解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什么是星系,行星之间有什么不同,引力是如何作用的,为什么冥王星被认为是矮行星,等等 。作者解释宇宙的方式新颖,令人浮想联翩 。约翰·罗科是知名童书插画家 。他从事过很多种工作,曾为迪士尼主题公园设计景点,为《怪物史莱克》绘制插画 。从2005年开始,他把重点放到创作童书上,作品有荣获凯迪克银奖的《停电以后》,还有《大暴雪》等畅销绘本 。如果约翰不创作童书,他会很乐意在NASA工作 。人们曾经以为地球从不转动,天上的万物围着地球转,火星人开凿了火星上的河道……但是我们发现他们真的错了,对宇宙历史轻松而愉快的介绍,太空是多么神奇,不惧犯错、积极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原来这么有趣!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对太空的探索永远不会结束 。
《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三):谢尔顿,你应该来看看这套绘本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儿《生活大爆炸》的剧情 。拉杰把纽约海登天文馆馆长尼尔·德格拉斯·泰森介绍给谢尔顿,谢尔顿直接表示了对他的不满,认为就是因为他,自己喜欢的冥王星不再是行星了 。泰森先生为自己辩解:“其实不是我的一家之言,是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的 。”谢尔顿冤枉了泰森先生吗?绝对没有 。这位泰森先生曾经两次客串过《生活大爆炸》,这是其中的一次,因为谢尔顿对他的不满,他推出了天文联合会共同背锅 。可是在另外一次里,他可是非常自豪的宣称,自己依旧是把冥王星踢出太阳系的人 。他的确可以这样称呼自己,因为他早在2000年,就在自己负责的天文馆里,在行星模型系统中去掉冥王星 。这个时间段,比冥王星正式被踢出太阳系足足早了6年时间 。谢尔顿记恨他,可谓是冤有头债有主,一点儿也不冤枉他 。在天文学的历史上,由于科学的进步,人们全面推翻或者部分推翻前人定论的时候还有很多,如果你们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推荐你们看一个绘本《孩子,我们对太阳系的认知真的错了》 。谢尔顿也该来看一看这个绘本,当然我相信这里面的知识谢尔顿是全部公开的,这里面他应该学习学习的是,如何面对科学的态度 。科学是不以人之好恶而改变的,诚如绘本中所言:“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的观念将会改变,科学家们不断的研制出更先进的设备,每一年都有更先进的探测仪被送入太阳系 。”有关太阳系的知识一定会被更新,说不定有一天整个太阳系的知识都会被颠覆,我们不必为此而感到悲伤,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科学就应该是这样, 哲人说:知识如圆,圆内是已知,圆外是未知 。一个圆越大,你的未知的世界越大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绘本中已经被推翻的那些东西吧,那些曾经被人奉若神明的东西: 人们曾经认为天上的万物都是围绕着地球移动的,那个时候人类所认知的世界就只有一个地球,不,这个时候连地球这个词儿还不能用,人们还以为地就是方的,就是人类脚底下的这一块方形的土地,那个时候的人类,误以为自己就是小圆的主人,就是世界的圆心,太阳月亮都是围绕着自己转动的 。后来当人们认知的圆进一步扩大的时候,人类认识到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于是人类又以为太阳是世界的圆心,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而转动,而眼睛所看到天体都是完美无缺永恒不变的……当人们认知的圆圈儿越来越大,曾经被奉为真理的知识体系开始出现裂痕,有些知识体系甚至出现崩塌 。绘本中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自己一贯以来的知识体系的崩塌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用自己手里掌握的权力,去努力阻挡旧日的知识体系崩塌,例如就曾经有教会领袖认为“日心说”挑战了《圣经》的尊严,他们用暴力阻碍“日心说”的传播,甚至逮捕宣传“日心说”的科学家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们可以暂时用权力阻碍科学的进程,可是历史的车轮终将将他们碾于轮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