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

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
文章图片

小时候看鲁迅的《故乡》,不知其中深意 。
记得的恐怕只有闰土、钢叉和猹,还有那地里一望无际的西瓜 。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这少年便是闰土 。
《故乡》全文以第一人称来写,通篇都是以“我”来写,以至于很多读者都会带入其中,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周家的少爷 。
长大了,历经人间心酸、尝尽世间冷暖 。
再读鲁迅,再读《故乡》,方才发现,自己居然活成了书本里的人物 。
01
【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少年闰土,单纯天真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闰土的父亲只是周家的工人,可少年时的闰土,对于同样是少年的鲁迅,并没有什么身份的概念,能很愉快地玩耍 。
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之间,虽然不知道谈些什么,但却没有什么隔阂 。
年少时的我们,和同龄人玩耍时,又有谁会在意身份呢?
谁会在意对方的父亲是做大官的、大老板,亦或者普通工人、农民呢?
单纯懵懂的他们,互相憧憬着对方的世界 。
农村的孩子闰土进了城,见了很多好玩的东西,很开心;
城里的鲁迅听着闰土乡下的“精彩”生活,也无比的希冀 。
雪地捕鸟、西瓜地里刺猹,海滩上捡贝壳 。
一切都是那么的单纯,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
他们不知道的是,未来的他们,会被生活的磨难磨平棱角 。
再次相见时,那些单纯很美好早已不复存在 。
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
文章图片

02
有人活成了闰土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
鲁迅再见闰土时,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西瓜地里刺猹,意气风发的少年,而是活成了他父亲的样子 。
同样灰黄的脸,同样红肿的双眼,同样深深的皱纹,同样饱经生活的磨难 。
他那一声老爷,不仅刺痛了鲁迅的心,更是刺痛了所有读者的心 。
而他身边带着同样的下一代的“闰土”,自己的儿子水生 。
可以想象得到,未来的某一天,水生也会活成另一个闰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