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 二 )


一代一代,这样轮回下去 。
就像是宿命 。
初读时我们感叹闰土土不啦叽,到如今仔细地想一想,许多人又何尝不是活成了闰土呢?
和父辈一样,做着差不多的工作,娶个差不多的老婆,或者嫁个差不多的人,过着差不多的日子 。
尽管如此,日子还是得继续,不是吗?
即便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闰土,但在那些真正的少爷们面前,我们真的比闰土还土 。
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
文章图片

03
有人活成了钢叉
活成闰土也不错,至少活得真实 。
可有的人却活成了钢叉 。
鲁迅笔下的钢叉,没有主动能力,靠人控制,刺哪儿打哪儿,是不折不扣的工具 。
我们中的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做着一份卑微的工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
终日被人指手画脚,即使明知他的指挥是错的,还是不得不服从,生怕丢了这破损的饭碗 。
自己做得不情不愿,还要处处受制于他人 。
这与钢叉何异?
但这里面,也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和无奈 。
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
文章图片

04
有人活成了猹
活成闰土、活成钢叉的确挺悲剧的,有些人不愿意承受这些,却活成了另一幅样子,就是活成了猹 。
有胡叉呢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在鲁迅的文章里,猹是这样一种动物 。
它喜欢偷吃瓜,又十分狡猾,而且十分凶猛,若不是有钢叉在,它可能还会咬人 。
就像有些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学会了一套更好的处世手段 。
他们越来越圆滑,越来越没人情味,变得目中无人,变得毫无底线 。
喜欢不劳而获,甚至喜欢窃取别人的胜利果实 。
这样的人,可不就是活成了猹?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鲁迅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叫“迅哥儿!”回头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 。
鲁迅问:“你是?”
少年说:“迅哥儿,你忘了那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钢叉、项带银圈的少年了吗?”
鲁迅兴奋地抓住他:“闰土!你是闰土!”
“不,我是猹 。”

翻开书,满眼都是帝王将相;合上书,身边全是柴米油盐 。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
生而为人,又有谁不想活成少爷、公主?
结果到头来,命运却让人变成了闰土和丫头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我们于历史之中,就如沧海一粟 。
我们能做的,只能自得其乐 。
哪怕生活欺骗了我们,我们也要笑着面对每一天 。
生活太累,不如卸下疲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