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忆舍弟译文及赏析怎么写?( 三 )


《月夜忆舍弟》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 , 字子美 , 自号少陵野老 ,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 汉族 ,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 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 , 人格高尚 , 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 , 诗艺精湛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 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 , 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月夜忆舍弟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 , 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 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 , 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 , 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 , 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 , 写出所见;戍鼓雁声 , 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 , 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 , 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 , 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 点明“月夜”的背景 。赏析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 , 既写景 , 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 , 清露盈盈 , 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 , 也是写景 , 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 , 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 , 本无差别 , 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 , 偏要说得那么肯定 , 不容质疑 。然而 , 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 , 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 , 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 , 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 , “故乡月明” , 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 , 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
上两联信手挥写 , 若不经意 , 看似与忆弟无关 , 其实不然 。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 , 就是闻戍鼓 , 听雁声 , 见寒露 , 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 , 引起思念之情 。所以是字字忆弟 , 句句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