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的来历,除夕夜守岁的来历和含义?( 七 )


除夕守岁的来历,除夕夜守岁的来历和含义?

文章插图
4、守岁的来历 (一定要简略)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 。新年前夕夜晚守岁 , 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 , 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
也有部分地区将通宵守夜(熬年夜)称为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 , 吃过年夜饭 , 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
守岁传说一: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 , 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 ,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便被人们流传至今 。
守岁传说二:
家人团圆守岁,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关于熬年的由来,中国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春节里的背锅侠) 。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 , 年兽就要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 , 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 。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人们才敢出门 。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 。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 , 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 , 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 , 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 , 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 。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 , 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 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 , 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 。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 , 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 。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 , 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 。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