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是哪里,西关是哪里( 七 )


西关地区由于进出口贸易及与内地的商业发展 , 手工业、商业人口不断增加,对住宅建筑的需求也急剧增多 , 进而形成了很多较为完整的"特色住宅"区 , 如开建于1862~1882年的宝华区,多宝区及宝源区等地 。民国初年,广州西关的商业文化和城市经济进入成熟和平稳发展时期,而此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吸收西洋文化而融入自身传统的时期 。
现存西关建筑真实地反映出本地文化的发展痕迹,代表着广州本地建筑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特独形式 , 也反映出地方建筑形式发生突变的历史 。民国时期的特色住宅建筑 , 一般在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等方面大体上仍保持古式大屋型民居的一套格局和法则,但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营造方式的近代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些变化,如楼层出现了悬挑阳台,建筑的立面出现西洋古典样式的柱式檐口与窗门的装饰线角等等 。
西关传统住宅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荔湾区西关传统住宅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清晚期广州旧民居,即通常所讲的"西关大屋" 。其平面布局是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的"三间两廊"式多单位纵向组合的基础上,吸取苏州等地大宅中的厅、堂布局演变而来 。
它的平面沿纵深方向排布、左右对称地布置若干进房及天井、楼梯间、厨房等 。在建筑物主体的外侧设有"青云巷"(也称冷巷),作为生活活动和出入之用,也能够满足辅助功能 。正间以厅堂为主 , 中轴线明确而严整,沿轴线布置门廊–门官厅(门厅)–轿厅(茶厅)–正厅("神厅"或大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尾房等 。这种格局适合于封建大家族聚族而居,而且功能分区明确,内外界线严明,显示出主人的身份 。这种格局还反映当时居民生活形态 。
2、除上述西关大屋之外,还有一种"五边过"特大型住宅,它在屋旁、屋后附建有花园、亭阁和水榭等 。其平面有五个开间,规模较大 。但广州目前已无实物存在 。
3、相对狭小的中、小型民居–竹筒屋住宅类型的简化样式 。其建筑的进数不大,开间亦少,一般为一开间或两开间,平面同大屋相类似,我们今天所见广州荔湾区特色住宅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此类 。
4、平面格局为传统住宅竹筒屋的形式 , 而立面为中西合璧式样的中、小型特色住宅 。多为一~二开间,有的另辟一偏门 , 其内设上至二、三层的狭窄楼梯间,内部也有多层次进深 。立面为青砖脚,即外墙贴水磨大青砖;基脚为花岗岩墙裙,门套及窗套也为花岗岩 。上面二层阳台或出挑或与立面墙基本平齐,阳台栏杆的样式丰富多变 。在檐口部分用牛腿或叠涩,支撑出挑不大的檐板,已有不少建筑已经逐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木构与钢筋混凝结构相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