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年夜饭的由来,年夜饭的来历和寓意是什么?( 三 )


年夜饭的由来: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 , 人们管它们叫“年” 。“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 , 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
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 , 熄火净灶 , 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 , 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 , 除了要全家老少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神先的祖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 。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 , 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 。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 , 门前还堆着芝麻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 。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每次都如此便不再出来了 。因此年夜饭的习俗被逐渐发展,一脉相传流传至今 。年夜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 , 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
拓展资料
一、年夜饭
年夜饭特指农历除夕晚餐 。也是一年年末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
二、年夜饭的意义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 , 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古老的传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众多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过年不回家这也使年夜饭成为了空谈 。
辞年,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 。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 , 当夜骨肉团聚 , 儿孙绕膝 , 灯红酒绿,共话团圆 。接着就是守岁 。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说:“除夕夜 , 围炉而坐 , 达旦不寐 , 谓之守岁 。”许多诗人都有吟咏守岁的诗句 。孟浩然写道:“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杜甫也曾有:“守岁阿戎家,椒盘以颂花 。”的佳句,把守岁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