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年夜饭的由来,年夜饭的来历和寓意是什么?( 五 )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 , 团圆聚餐 。
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寓意 。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
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长久久)等以求吉利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
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 , 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
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或是寓意吉祥的菜品,这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闻到的是家的味道 。

春节吃年夜饭的由来,年夜饭的来历和寓意是什么?

文章插图
3、年夜饭的来历按照民间的传统习惯,各地的年夜饭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米团子、水磨年糕 , 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广东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才吃饺子 。馄饨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 。
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 , 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 。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 。
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边远地区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时来临之意 。
年糕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 。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升之意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编辑本段]各地风俗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 , 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 , 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 , 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 , 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 , 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 。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 。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