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年夜饭的由来,年夜饭的来历和寓意是什么?( 六 )


【春节吃年夜饭的由来,年夜饭的来历和寓意是什么?】关东年夜饭:保留古风俗 汉满互影响
我国知名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 , 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 , 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 , 所以又称“分岁” 。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 。因此 , 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 , 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
年夜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满桌的酒菜中必须要有鱼,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 , 一切都很宽裕 。还必须有一碗红烧丸子,表示阖家团圆 。曹保明介绍说:“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 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
关东老百姓始终有“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的说法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介绍说,饺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围绕饺子的起源,民间产生过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但关东人一直崇尚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在除夕夜子时(零点)吃,此风俗遍布关东城乡,并世代相传至今 。
如今在东北的许多农家 , 年夜饭依然保持着古时的许多风俗,如吃饭前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 。但由于近年来年夜饭的吃喝已不重要了 , 施立学认为:“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 它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中 。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
重庆土家年夜饭:“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刚进腊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红杏村农民许文旭家就忙开了 。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 。许文旭说,“扣肉”看似简单 , 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 , 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
许文旭告诉采访人员,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 。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 。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 , 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 。为了给家人补碘 , 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 , 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 。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经常吃根本不可能 , 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 。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