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中小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九 )


能力目标:
1、品味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 。
2、学会抓住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他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诚信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敢于奉献的人 。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探究人物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
难点:
抓文章脉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 。
2、诵读品味法 。
3、合作探究法 。
这是关于两代信客的故事,这是关于信任与不信任的警醒 。回溯老信客的一生,我看到了他对这份职业的重视、责任感,甚至是无奈放弃后的深深依恋——在交接信息时的细声慢气,在“逼着”年轻信客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后的唏嘘声里 。我着实感动,因为,不论从现在还是当时来看,信客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老信客干了一辈子,穷困潦倒,连一个家室也没有 。家中一无所有 。沿途投宿,总是拣的小旅馆 。吃饭找那种“可以光买饭不买菜”的小店 。终年奔波,劳累孤独,陪伴他的'只有胃病和风湿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额外的工作,经常帮助写信、谴信 。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外出谋生者死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 。回到家,要通报噩耗,吊唁死者家属,交出遗物 。信客还要遭受无端的怀疑,憎恨和诬陷 。可以说是身心俱疲的来往于城市和乡村,做着那个“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我不禁要想,是什么让老信客愿意担当起这份琐屑和辛苦?这样的事,放在现代,实在是不可思议 。也许,老信客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丢失的人格 。
令我感觉惊讶的是,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任劳任怨、恪守职责的信客,怎么就会栽在那样一件小事上 。第一,信客只是为了图喜庆,撕了一点布边 。这件事,可大可小,大了说,他的确不应该动托寄的物品,这是信用问题;可往小了说,这个行为,放在平时,就相当于借了别人的肥皂洗了次衣服那样无足轻重 。就事件本身而言,我认为,实在是小题大做 。
对老信客,我始终觉得这个行为很生活化,很真实 。就像天使偶尔偷了一回懒 。第二,事态严重化的关键,就是上海那边又派了个人随后到,关照家里人看布匹头尾的标记,以免信客动手脚 。看到这里,我觉得人心啊,实在是——不说险恶吧——太具有防备性了 。这个在上海闯荡的同乡,看来已被城市同化,而信任到了需要被检验的时代 。不幸的'是,从未犯错,从被信任的老信客被这突如其来的检验难住了 。
唯剩百口莫辩……第三,最令我心寒的是乡民的反应 。老信客的善良仗义,饱受艰辛,曾经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全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宛若不曾发生 。也许,他们真是铁石心肠?也许,他们也是值得我悲悯的受害者——突来的证据,把老信客推到了乡亲们的对面,他们那简单甚至狭隘的心不能接受,就像被最信任的朋友背叛的孩子,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怨恨,于是,找来许许多多的回忆做证据——老信客已经干过很多这种事了,他一无所有的家就是通过克扣赚来的!文章刚开篇到这里,我便尝出弥漫着的讽刺意味 。一生的信誉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