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怎么写?( 十 )


英魂之祭
历史,学到最后都是人文情怀 。在书中,我体悟到不同文明的相生相克和时代漩涡中个体的挣扎与超越 。余秋雨先生在书中提出:“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向文学艺术,但他们毕生成果推动的文化进步被谗夫舆论所指,濒临毁于一旦 。他们并无怒骂,在苦难中表现出优美的高贵,撑过了这些“文化孽力”的毁谤 。他们中有苏轼、黄佐临、谢晋和巴金,历史总会站在君临万物的高度证明孰对孰错,他们的生命因对文化的纯热爱镌刻山河、镂雕人心 。他们传奇的一生似乎足以令后人艳羡,然而个中苦甘,也只有自己独自体悟,默然承担 。今日为英魂一祭,且喜且悲: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 。
文化无疆
文明的碰撞产生的可能是进步的火花,也可能是战火硝烟 。有的是同种文明的内部冲突,例如中东乱局 。这么一片悠久荣耀的土地,被极端主义的冲突闹得精疲力竭、遍地残垣 。冲突的任一方都有同痛切而铿锵的理由,这就使双方沦落在极端中无法后退 。于是,文明最集中的地带变为仇恨最集中的地带 。另一部分是异种文明的战争 。古有巴比伦、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相互战争,今有美俄、欧盟和第三世界等多方角力 。致命点是,拉长战线必然会给人们带来残酷的适应,对是非善恶界限的麻木 。最后,就会放弃思考,丧失尊严 。这让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今天的绝大多数灾难,已无国家和民
族的界限,人类的整体文明才是应予以守护的大道 。这种意识有赖于人类共通的文化意识,非某群某族,而是各国各民 。文化无疆,愿各国的兼容并济能够带来和平与发展的契机,这也正是中华千年秉承的宗旨 。
文化界从不缺少话题,也不缺少名号 。缺少的,往往是让海内外眼睛一亮的文化尊严 。而《文化苦旅》做到了 。它无关哄抬,无关贬低,只有作者一颗不断追寻的赤子之心,针砭时弊,或由衷赞美,或沉痛叩问 。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 。
余秋雨先生曾说:“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 。”
那么我要说,他在动荡中沉思,用毕生的心血绘出磅礴的中华魂魄 。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千年魂魄,注入崭新的时代血液 。
《文化苦旅》是一部讲述了许许多多在中国部位人们所重视的地方的书 。
道士塔—建于莫高窟 。它的所属者王圆簏即使道士也是历史中莫高石窟的罪人,是他从外国“冒险家”手中接过极少的钱物,然后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也是由于他,如今敦煌研究所的专家们之得一次次确如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后走到放大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