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怎么写?( 八 )


第一种说法: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 , 不会停止(“掇”通“辍” , “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 , 即停止的意思);同样 , 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 , 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 , 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
第二种说法:“明明如月 , 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 , 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 将贤才比喻为明月 , 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 , 才“忧从中来 , 不可断绝” 。
分析4:
月明星稀 , 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 ,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
设疑:前四句诗的内容可作哪些解读?
讨论、交流、小结:是自然环境描写 。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 , 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 , 其实月近中天 , 使诗人豪兴大发 。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 , 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 , 有些人才犹豫不决 , 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似乎后者更贴切一些 。
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 , 不要三心二意 , 要善于择枝而栖 , 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 , 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 , 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 。而象这样一种情味 , 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
设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 , 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 , 希望人才都来归我 , 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 , 据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 , 武王之弟 , 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 ,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 , 一饭三吐哺 , 犹恐失天下之士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 , 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 , 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 , 故天下归心) 。
小结:《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 , 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 , 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 , 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 来达到寓理于情 , 以情感人的目的 。诗人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 , 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 , 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