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同学答: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在我们对“忧“的分析中 , 我们看到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 对贤才难得的渴望 , 对生命的流逝而功业未就的苦闷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曹操“忧”的就是贤才难求 , 功业未就 , 人生苦短 。
问6、同学们还有哪些诗句没有理解 , 可以提一下?
第二组同学问:我们没有想透作者为什么引用这几句诗?又为什么把它放在文章的结尾?
师答:好 , 这个问题同学们问的非常好 , 因为这四句诗很有探讨价值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作者引用前人成句 , 意在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也可以说 , 在这里曹操向贤才们表达了诚心和自己的广阔胸襟 , 这句话等于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证: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 , 请放心我一定不会“才”满为患 , 快来投奔我吧 , 让我们一起来干大事吧!而“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 , 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 , 武王之弟 , 成王之叔父也 , 又相天下 ,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 , 一饭三吐哺 , 犹恐失天下之士 。”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 , 也是以周公自励 。但不管哪种 , 结果都是“天下归心” 。曹操最终的梦想是要一统天下 , 万民归心 , 这就等于为天下贤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动的宏伟蓝图 。
问7、同学们体会到这四句诗运用了是什么手法了吗?
学生甲:是化用典故 。诗句都有出处啊!
问8、好的 , 除此之外 , 还运用了其他的手法吗?
师背诵:《关雎》一诗的前四句 , 让同学们对比感受 。
学生乙:是比兴的手法 。
总之 , 重点和难点的解决完全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质疑发问 , 教者点拨后 , 自主生成的 。实际上 , 就是学生“悟”出来的 。
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 , 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 ,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6、强化理解 , 迁移训练
⑴显示曹操的另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同是曹操的四言诗 , 试比较二者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
此练习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 , 其次结合练习题 , 深入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 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说明:《观沧海》一诗中的“碣石”景观就在葫芦岛市绥中县 。)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