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自读几遍就能理解其大意 。因此在备这一节课时,我把对古诗朗读和诗意理解的环节进行了压缩再压缩,尽可能地...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自读几遍就能理解其大意 。因此在备这一节课时,我把对古诗朗读和诗意理解的环节进行了压缩再压缩,尽可能地精简,以求不做无用功 。那么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就用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和学生一起赏析这首精致的小诗 。
在本课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要求学生体会本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这道看似简单的练笔题,其实并不容易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解古诗含义当成目标的话,那么不少学生会把这道练笔做成是翻译古诗 。这样以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荡然无存 。我所设想的,就是能引导学生一起赏析这首古诗,和学生一起去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节和感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才有可能写好那道练笔题,而我也能从这样的作业中得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最真实有效的反馈 。因此,我把本诗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能体会古诗意境,展开自己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将本诗改写成文 。
有了这明确目标之后,那么我的整个课堂教学都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为它服务 。以下就是我的主要教学流程:
一、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上面提到过,这首古诗非常浅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朗读之余就能读懂 。在教学过本课之后,也证实了我的预想,我只需在“只”,“云深”这两处稍一点拨,学生就完全准确地读懂了这首诗 。
二、再读古诗,触摸心情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首先是引导学生将诗句里的“一问一答”读成“三问三答” 。“你师傅呢?”“采药去了 。”“哪里?”“此山中 。”“具体去往何处?”“云深不知处” 。
有了这样将对话过程具体化的环节,我就引领学生走向第二步:触摸作者在这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松下问童子”:兴奋急切,满怀期待;“言师采药去”:顿感失望,心有不甘;“只在此山中”:萌生一丝希望;“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无可奈何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结合朗读的指导,学生也很快把握了诗人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
三、深读古诗,体会意境
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把握了情节,读懂了情感,于是教学往更深一层递进——体会意境 。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主要是通过“寻找隐者的影子”来实现的 。贾岛苦苦寻找的那位隐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每一处文字去试着寻找隐者的“影子” 。最明显的一处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采药” 。首先,古时候,懂医术的人,除了专门的大夫外,往往是学识深厚的人,看来这位隐者是位贤士 。其次,隐者隐居山林,往往是不问世事,这位采药的隐者却很可能是心系黎民百姓,为民采药的,看来这又是一位扶贫济困的仁者 。另两处则是需要通过老师的点拨的,即“松”和“云” 。这两处景物分别象征的隐者坚贞的的品质和高洁的性情 。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你觉得作者最后离开时的心情是如何的?有的同学坚持认为,他是一无所获,失望而归;却也有同学认为,他虽未能一睹隐者的庐山真面目,但却从“松”、“云”之物,及“采药”之事上已领略到隐者的气质风范,所以是不枉此行的 。其实,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无论是哪种结论,都是建立在对古诗意境较为准确的把握基础之上的,体会意境才是我的目的,又何必去追寻这最后的答案一致呢 。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