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八 )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
我在本课的教学实现了由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由内容分析向品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转变 。
1.目标设定都能够着眼语用,充分发掘文本中独特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实践点 。如对课文第2、8自然段的学习,挖掘出表达方法的妙密—联想 。
2.文本理解从“提问题”走向“学语言”,关注表达,把文本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中去发现、感悟、运用语言文字,揣摩文章之法,文章之道 。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就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来讲,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确不容易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来理解这段文字,理解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呢?在学生自学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可以联系自己对水的认识、也可以联系别人对水的评价,如成语、名言、诗句等来体会 。学生通过联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点,在学生头脑逐渐清晰,而且具体可感 。由此,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君子” 。课堂上,教学第8自然段,针对水的四个特点,我设计了仿写练习:水-------(看到的),她好像---------(想到的) 。巧妙引导学生
运用联想的表达方法写话 。通过写话,不断丰厚学生对“水”、对“真君子”的认识、理解 。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按照汪玉兰老师所学祝禧“文化语文”这一视角的说法而言,里面充满着儒家文化 。虽然我对小学语文教学里面是否承载得下重重的“文化”有些质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在教学中渗透一点“文化” 。
在介绍孔子时,我先对学生们说:孔子很了不起,他可是我们老师的老师啊!接下来,让学生读一读课前准备的关于孔子的资料,大家开始走近孔子 。
由于本文共有19个自然段,相对于小学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来说,应该算是一篇“长文”了 。在布置预习时,我就要求学生多读几遍 。
《孔子游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词语相当多,需要花点儿时间读读,理解理解 。还是要分清侧重点,因为有一些词语以前已经接触过了,这节课只需多读一读就行了 。“善施教化、温文尔雅”这两个词,成了这节课上词语教学的重点 。
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来理清课文的条理,列出各部分的小标题来: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言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