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写出了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逼真的描写出了“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绝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 。该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全文没有“望”,却句句写“望” 。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俯望 。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 。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 。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 。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 。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 。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 。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馀,预计攀登之路 。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 。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 。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 。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 。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
- 校园法制宣传活动新闻稿怎么写?
- 档案转出介绍信怎么写?
-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如何写?
- 质量、工期、文明施工承诺书怎么写?
- 旅行社营销工作计划怎么写?
- 初二开学周记如何写?
- 诚信考试的承诺书格式怎么样?
- 农业银行自我鉴定怎么写?
- 秋季运动会广播稿如何写?
- 没去升旗检讨书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