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反思( 五 )


为了证实这观点,后来我又做了多次对比试验 。试验是这样进行的,我将平时技术动作很好的学生与平时技术动作差的学生分开站立,然后听节奏较明显的儿童乐曲踏步,要求强拍踏在左脚上弱拍踏在右脚上,听到音乐一起,两组学生同学踏步 。经过多次的试验,证明了技术动作非常好的学生,节奏感也非常强 。由此使我又联想到在跳高和跳远的教学中,是非常强调助跑节奏的,如果助跑的节奏乱,那么后面的技术动作是无发顺利完成的,在跑的项目中如果节奏感不强,那么就会影响生理平衡,使技术动作下降影响成绩,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任何一个在运动中完成动作非常出色的学生,是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很强的身体节奏感(音乐智能)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
比如说: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从前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学生认真听讲、遵守纪律,而现在的标准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自己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 。我们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成功中得到快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思维的深层次上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过程意识和求新意识 。

体育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通过课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 。
一、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 。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
二、 教学策略产生了变化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逐步改进了教学策略,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