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怎么写?( 五 )


1、刘鹗《明湖居听书》片段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
[阅读提示]
《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也十分地成功,试与《琵琶行》作一比较分
析 。
[参考解说]
相同:1.两诗均运用了“以形喻声法” 。在描摹琴声的时候都能以形喻声,赋形于声,特别是比喻句的反复运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琴声巧妙地转换成有形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2.都运用了“以情传声法”,将自己的倾听的感受写进去,并传达给读者,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 。3.都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法”,均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衬托为辅 。不同:1.《琵》诗不仅描写了琵琶女弹唱的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对弹唱的每一个阶段均作了声声入耳、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听》诗虽也写出琴声时而高扬、时而低沉的节奏感,但没有对颖师整个弹琴的全过程作具体的描写 。
2.《琵》诗的设喻角度是多方位的;而《听》诗主要是从视觉设喻 。3.《琵》诗不但写有声,也写无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而《听》诗主要是摹声 。另外,《听》诗在形式上采用的长短不一的杂言体,与忽高忽低的琴声及诗人忽起忽落的感情相适应 。
总之,两诗对音乐的描写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曲尽其妙,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