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他只选了六个有代表性的角度 。
生:“六”在这里是虚指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试着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
生: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 。
生:每个角度,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
师:那么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生:从多角度看,就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
生:从各个方位看,就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
生:全面的看,就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
师:看山如此,看事如此,看问题也一样 。该怎么看问题?
生:只有全面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真面目 。
生:只有多方位看,才能看清事物真面目 。
案例分析: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本首古诗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体现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边学边质疑,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领悟道理时由看山到看事,由正面到反面,层层深入,很有层次感 。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
题西林壁教案格式怎么样?
教学目标:
★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
教学流程:
(课前组织学生分组赛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 。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宋代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题、解题 。
齐读课题 。结合书下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题”“西林”的意思 。
[在学习中渗透方法,可谓潜移默化 。]
三、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
1、有关苏轼的自然情况及写作风格 。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庐山的有关情况 。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