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格式怎么样?( 四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
【教法学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知大意;多诵读,悟诗情 。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 。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题西林壁》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2.初读感知
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然后抽读 。
3.自主识字
三、朗读感悟
1.板书题目,并解题
[题西林壁]题:书写,题写 。西林:江西庐山上的西林寺 。壁:墙壁 。题意是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
2.简介作者:(见附录)
3.理解诗句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从正面看 。岭:山岭 。侧:从侧面看 。峰:山峰 。远近高低: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各不同:各种不同的姿态 。诗句之意:从正面看,庐山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不清楚 。缘:因为 。只缘:只因为,就是因为 。此山:这庐山 。诗句之意:(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自己在这座庐山之中 。
4.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1)作者都是怎样观察庐山的?(位置:横看、侧看;距离:远眺、近观;角度:俯瞰、仰望)位置、距离、角度不同,同看一座山在观察时看到的山的容貌一样吗?(千姿百态)
(2)“横看”是从哪个角度按什么顺序观看?看了什么?(“横看”是正面,从“左→右”或从“右→左”观看 。这样看整庐山就是很高的连绵起伏的山岭 。)
(3)“侧看”看到了什么?(从侧面时又成了耸立陡峭的山峰 。)
(4)从“远、近、高、低”不同的位置看,庐山的姿态一样吗?(不一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妙的姿态,气象万千,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 。)
(5)庐山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面目?(应该有)为什么在庐山看不清庐山内的真面目?(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
(1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