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案如何写?(22)


四、说程序
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 。
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
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我依情况略作补充 。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 。
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课文,把握诗歌 。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习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
三、疏通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语助词如“止”“曰”;古今异义词如“启”“居” 。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载饥载渴”的结构,结合上《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 。
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考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 。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 。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 。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 。另外,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苦,兴中有赋 。
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现戍边的漫长?明确: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 。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 。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 。明确:对战争,作者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 。
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
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 。
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 。归纳通假字如“尔”“棘”,古今异义如“君子”,“小人”,这两节字词在意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