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作文怎么写?( 二 )


C:总结: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读了《呼兰河传》称赞道,这是一幅多彩的风景画! 这样应有尽有的园子又叫人怎能不怀念呢? 难怪作者这样说道: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2.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导语:这些景物带给萧红的不仅是“样样都有”还是——自由的 。哪句话直接点出“自由”? 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A:分析 “三活”,体会园子里的自由 。
提问: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 (1)花活了,什么样子?
出示: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指导学生朗读 师小结:在萧红眼中,这些花已经像人一样有感情,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 (2)鸟活了,怎么样?
出示: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指导朗读 。(3)虫子活了,怎么样?
出示: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拓展:听,虫子说什么呢?)学生拓展想象并朗读 B:朗读“三活”,体会园子里的自由 。(1)个体朗读 。师: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2)指导朗读 。
师:萧红的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读诗一样 。(课件变成诗的形式) C:分析“倭瓜、黄瓜、玉米”的句式,体会园子里的自由 。(1)师: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倭瓜、黄瓜、玉米) 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2)指导学生读好,体会自由 。
(3)引导发现“愿意……就……”的 句式,并体会好处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愿意……就……)画出来 师:想象一下这幅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倭瓜……自由生长的样子) 师:对比第一自然段,萧红为什么不写他们长什么样呢? (想体现“自由”这一主题) (4)小结写作方法:根据中心选择材料(板书) D:朗读“倭瓜、黄瓜、玉米”的句式,体会园子里的自由 。(1)感受形式,体会自由 。(指导读) 导语: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 。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接)就爬上架, 师: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 。
师: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 师:愿意结一个瓜—— (生接)就结一个瓜 。师: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 师: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
(2)抓住心情,体会自由 。(指导读)
导语: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 。
再读这段看似有些“重复”内容,此时你会有一种怎样的的感受? 师:作者表面上来看这是在写景物,其实则是在借助景物来抒发? 写法小结: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