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格式怎么样?

《兰亭集序》教案(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意义 。
2、理清课文内容层次,品味朴素清新的语言 。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
教学过程 :
一.背景
二、注音
癸丑guǐ会稽kuaì修禊事 xì激湍....tuān
流觞曲水 shāng 游目骋怀 chěng形骸 hái彭殇....shāng
三、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找出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词 。
乐——痛——悲
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
四、赏析课文
1、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41名士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因什么而乐?
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景秀: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时美: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乐人贤: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事趣: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仰观俯察
情畅: 畅叙幽情 极视听之娱
如此良辰美景乐事,对于有着高洁脱俗情怀,美好自由心灵的作者来说,真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文中说“信可乐也”(实在) 。.
2、那么第二段中作者又因何而痛呢?
(1)到底人生中有些什么原因会令我们痛苦?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人容易对既得之物感到厌倦,心理永远不能得到满足 。年将老、兴将倦,欢乐有期,这是共同的 。(欲望无限)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把握自身命运(命运难测)
(2)相比我们的短暂生命,宇宙总是显得那么的阔大辽远,宇宙的浩淼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渺小常引发古人的诸多感慨,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诗句?
如:《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等
(3)人类文明从古至今不断发展,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面对须臾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 。文中也写到了这一点,请找一找 。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这两种生活态度让我想起了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特别是其中的阮籍和嵇康堪为代表 。请看有关两人的材料:“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这是嵇康,是第一种生活态度的写照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这是阮籍,是第二种生活态度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