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1000字写法怎么样?(14)


父母,亲人无疑是你最亲的人,所以,抽空陪陪她吧 。

《目送》读后感1000字写法怎么样?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
这句诗并不是整本书的中心,出现的次数也没有超过三次 。但是我却认为,这句诗才是最符合龙应台的 。在我的想象中,她应该是一个丰润的女子,无论身处哪里,她内心的境色应该是一片海边松散的椰林,沉青与明黄交融的水天一色,疏离与温柔共存的意味深长 。她就像那句诗,既像是孤寂的天涯人,又可以是有着世俗心但仍然可爱的妇人 。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每一个女人一生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女儿,姐妹,母亲,最后又回到女儿 。在呀呀学语,天真烂漫的童年,她们是父母的女儿,她们生活的中心是父母;在五光十色,热闹非凡的青少年,她们是朋友的姐妹,她们生活的中心是朋友;在沉重冗长,默默无言的中年,她们是孩子的母亲,她们生活的中心是孩子;在心平气和,散散漫漫的老年,面对着年迈体危,时日不长的父母,她们颤抖着,又变回了女儿 。但是当她们回到“女儿”的时候,却又惊讶而又失望地发现,为什么爸爸妈妈已经这么老了?为什么甚至有时我变成了母亲她们变成了孩子?为什么……所有的为什么都应为这一次的回头和上一次的对视已经时隔太久了 。
龙应台和她的父母也是这样 。在她例行公事的电话问候中爸爸的言语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永远的失去音讯 。在她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妈妈也从那个爱美的妇人变成了脆弱如孩童般的迟暮老妪 。因为爸爸的离去,妈妈衰老得更快,终于有一天,妈妈不认得字了,甚至忘记了她的孩子 。妈妈沉浸在属于她的过去时光里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愿听爸妈的唠叨,到我们想要愿意去听的时候,他们可能无法再唠叨 。“这一次的回头和上一次的对视已经时隔太久了 。”甚至有一次你回头时发现,本该与你对视的人,已经混杂在身边纸钱的青烟中,烟消云散了 。
我们有一天也会老去,我们不愿意只能衰弱地目送着年轻力壮的孩子为工作奔波的背影;我们更不愿意只能后悔地目送着被时间带走活力的父母的佝偻背影 。目送是无奈,是无力,是深深的后悔 。时间总是人性地流逝,它让渴望长大的孩子度日如年;它让希望留在过去的老人穿梭时光来到未来;它让我们只能站在原地,目送着一个又一个人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原因离开 。
“是的,是因为这样,因此我对两本存折的态度是多么的不同啊 。我在‘金钱’上越来越慷慨,在‘时间’上越来越吝啬 。”为了挽回错失良机的回头,我们学会了对时间的“吝啬” 。我们也该学会,在这太阳东升西落的大地上,用自然的心,感受那水天相接的广阔无边 。当然,也为了我们有一天也会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