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1000字写法怎么样?( 十 )


在作者儿子的背影中,我仿佛看见了自己 。每周回家,返校时,母亲总在耳边絮絮叨叨:“外套带了没”,“学校伙食怎么样”,“晚上睡觉冷吗”……这些普普通通的话语,将母亲的情愁,默默地织入我的耳里 。我的举动也无异于作者的儿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
无论是龙应台对她儿子那一回头的无限等待,还是朱自清望着父亲爬过月台流下的眼泪,都是最亲的人沉默的爱 。
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如烛光冷映空山穴,点亮微幽的光,是淡淡的忧伤与怀念 。《目送》告诉我:要珍惜现在,不要等到一回头,却没了熟悉的目送,留下一个孤单的背影 。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但目送,可以有一个回头,一个笑脸,一个眼神,一通电话……
小小的目送,包含了满满的亲情 。劝君珍惜少年时,珍惜相聚相伴 。让每一次回首都有一层更温柔的光泽!

《目送》读后感1000字写法怎么样?


《目送》是龙应台的一本书 。《目送》记录了作者经历很多事情写下的感受,宛妙的文笔让读者心旷神怡,几乎每篇文章都附上了一幅精美的图片,在它们的帮助下,文章更加有了意境 。
本书以目送名,而这本书的第一篇散文就叫做“目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告诉我们,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一场,最终都只能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改变不了的缘分 。分离时,只有小小的,无法独立的孩子才会对持续依赖着的父母恋恋不舍,不断回头,而若孩子长大了,就一定会坚决地最求独立,厌恶家长百般重复没有文采的唠叨,我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
自大约小学一年级,我就爱上一个人做事,不论是写作业、弹琴、画画,还是去公园、上学校,厌恶家长每隔几分钟就走到我的房间门口,使劲地推开门看看并大声质问我在干什么,讨厌每一次都被“会有坏人”的借口限制着无法一个人走出家门 。记得小时候每一次被大声质问,我连头都不抬地以同样的分贝:“我都说过一万遍了不要看见了还问我,就是爱省钱不去眼科医院看看,倒好意思天天浪费我的心情让我回话!”
可是现在想想,那时家长的心情其实和龙应台在文章中一样难过,一样无奈吧,即使吃力不讨好还是一直坚持着“监督”这项任务,家长的心理承受水平真的是很高的,我对他们有了一丝丝的敬佩 。不过,现在的我恐怕没有办法真的真正理解作者和家长的心情吧 。
在本书中,也有提到老人,例如龙应台的父亲,被没收了车钥匙后再也不乘车出门 。后来的病也来源于这件事情,让龙应台十分后悔 。其实我觉得老人,对于某些他所注重的地方是很敏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