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1000字写法怎么样?( 八 )


闭上眼,想想自己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儿子渐渐长大,羽翼渐丰,能自己担待所有,对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少,家里儿子的痕迹在一点一点消失,心中泛起的是酸楚而又心存喜悦的无奈 。“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大小姐吧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那时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呢?也会目送儿子消失在拐角吧 。似乎有些东西像注定般轮回,某个场景排山倒海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只是我们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以后每隔十年都要看一次《目送》,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去感受 。每隔十年都重写一篇读后感,写为人子为人父的感受 。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 。毕竟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

《目送》读后感1000字写法怎么样?


“每个人,来到‘花’前,都看见不一样的东西,都得到不一样的‘明白’” 。
——题记
初次品读《目送》是在一节语文课上,记得那时,老师要求我们给这篇文章续一个结尾,同学们想到的几乎是大同小异,无非是要学会感恩或体谅父母之类 。可当老师将作者所写的结尾展示给我们时,它不仅令我惊讶,更令我再无法将那段文字忘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时我读到这段话时,并不了解它 。我思索着,究竟是怎样一位作者,会写出这样的文字?又为何这段文字在我看来隐出了一种心酸与无奈?
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地到书店去买下了龙应台的那本《目送》 。书中第一篇,便是名为《目送》的那篇文章了,利用一个闲暇的暑假,我细细的品味了整本书 。当再读那段令我费解的文字时,我却惊讶地发现,我的心剧烈地颤动了一下 。不觉间,它竟已悄悄潜入我的心中,让我开始慢慢懂得了些什么 。
龙应台在文中讲到自己的落寞与儿子和父亲有关,她作为一个母亲,目送儿子远行,她作为一个女儿,目送父亲离去 。所有的一切都在目送中渐行渐远,而这一切难道只是龙应台的经历吗?显然不是,它也是我们的真实写照!父亲远去,母亲老去,儿女挣脱父母的保护要远行,朋友的曲终人散,兄弟姐妹的各奔东西,我们身边的一切看似寻常,我们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 。以为拥有一切的我们,却忽略了生活中最珍贵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