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怎么写?

《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这是一条通往课堂深处的小路,课堂的本质在枝叶的遮藏中,这是一种披沙拣金的教学研究,在对细节的梳理中,课堂显漏真相 。”拿到《梳理课堂“课堂捉虫”手记》后,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封面上的这段介绍语,顿时觉得心灵被一种久违的感觉撞击着,迫不及待的翻开了它 。翻开书稿,真令我爱不释手,别具一格的标题,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而鲜活的思想 。我如同迷恋大森林的孩童一般,沉迷在窦老师的魅力之中 。
细看这本书,没有令人厌烦的大道理,也没有太多生涩的规律和原则,但她从教学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在阅读后得到灵魂的洗礼和升华 。每一篇文章都留下她深入课堂的印记,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每一篇文章又都向我们展示她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 。这些事例、反思对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它实实在在来自于实践 。书中,第一篇是《课堂细节的追问与反思》,其中有窦老师对课堂现场的精美描摹,有来自课堂细节的启发和力量,更有窦老师高屋建瓴认识到的蒙蔽课堂光辉的微尘所在,读后使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需要面对的课堂智慧 。第二篇是《探究课堂的真相》,它使教了十年学的我真正认识到了没有“围场”、家常味的课堂是“绿色课堂”;建立“人和自然、社会”“人和母语文化”“自我的确立”三对关系后才有“主题教学”;也知道了语文应当为学生的心灵奠基 。第三篇《寻找生活中的课堂智慧》,告诉了我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课堂,多彩的生活可以成就课堂的魅力 。窦老师还用自己的成长告诉我们“读书、思考,学习、成长”之间的辨证关系,深深的震撼着我 。这本书,我从中领会到这样几个关键词:激情、细节、底蕴 。下面就这三个关键词谈谈感受 。
一、激情——课堂的永远追求 。
“无论我有多苦多累但只要我站在课堂上,只要有学生在,我一定情绪饱满,那便是我的那句常话‘岁月可以使我容颜变老,激情会让我青春依旧 。’所以,课堂上,我依然释放着我自己,我要和我的孩子们滚在一起、幸福在一起!”掷地有声的豪语使我们认识到了一位充满激情的窦老师 。在书中她多次提到,课堂上她经常多彩朗诵,激动地拍着孩子们的小屁股,一次次深情地呼喊“亲爱的同学们啊”,这些声音这些动作,都来自于她的激情,以及对孩子,对课堂,对教学的投入 。从书中可以看到,窦老师不仅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甚至于亲自讲课,而且还承担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力不可谓不大,工作不可谓不累,事务不可谓不繁忙,然而她还能阅读大量书籍,写下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教学反思,并出版自己的著作,她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激情,一种对教育不断深入、不断提炼、不断创新的激情 。当我每天晚上翻看其中几篇时,总会让我浮躁的心得到净化,总会使我在教学迷茫的现实中得到一次梳理,也总会让我产生一种被感染的激情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