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枣树是什么歌,红枣桂圆可以催经吗

感恩家乡,我的心愿与祝愿!
延水关镇张家河村红枣产业链发展规划建议书
(2016-2030年)
鲁向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员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一、发展红枣产业的背景与意义
地处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张家河村,积极加快红枣新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完整的销售服务体系 , 延长产业链条 , 努力将红枣打造成全村农民增收的第一“王牌”产业,成为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
在张家河村开发红枣产业链对富民强村具有重大的特殊意义 。枣树不仅具有适宜该区域栽培的生态环保功能,还具有经济功能,建设红枣产业带,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实事 。我们在调研中深深的感到 , 老百姓十分迫切的期望脱贫致富 , 对政府也抱有殷切的期盼 。因此,我们认为,像当年我省抓苹果产业一样抓好张家河的红枣产业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因为红枣产业是该村农业的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其直接关系到全村959名农民的民生问题,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延水关镇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 , 我们都必须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红枣产业 。无疑,红枣产业是张家河村的一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优质红枣基地建设,推进红枣产业精深加工的进程 , 对于夯实农业基?。?带动枣区农民增收,促进全县村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快张家河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作用 。
二、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机遇
2.1发展现状与优势所在
1、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于红枣产业发展
延川县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明显 。年日照时数2558.6小时,年平均气温10.6℃,≧10℃积温4087.4℃,平均无霜期159天 , 年降水量450~550毫米 。枣树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极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热、耐涝、耐瘠薄等特性 。休眠期能耐-32℃的低温,生长季节能耐49℃的酷暑,能在Ph5.5-8.5土壤中生长 。枣树是喜温性和喜光性很强的树种,各环境因子中 , 温度是影响发展区域的决定因子,光照则是影响发展地块的决定因子 , 水分条件则直接影响到产量 。枣树要求≥10℃的积温在3200℃以上,花后3天日均温23℃以上,果实生长日均温在24-25℃以上 。据此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判断,张家河村属于优生区和适生区,因此 。可以实现全村红枣全覆盖的战略目标 。
2、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为红枣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是张家河村红枣业发展的潜在优势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部分土地闲置,也为红枣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新的条件 。
3、发展红枣产业符合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要求
枣树作为一种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果树 。
4、具有较为丰富的品种资源
张家河村现有传统枣树品种30多个,其中表现优良的有狗头枣、阳木枣、方木枣、灰枣、牛奶脆枣等 。这些资源为枣树的良种培育和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建园奠定了基础 。为了有效优化红枣品种结构,满足消费者需求 , 该村在品种选优的基础上 , 先后引进了梨枣、晋枣、骏枣、龙枣、蛤蟆枣、大荔冬枣等近10个新优品种,形成了以阳条湾为重点的新品种示范园,为扩大品种改良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别是引进的骏枣、晋枣一号 , 其干果重量、出肉率均高于本地木枣,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份含量也大于本地木枣,很有推广价值 。
5、现代枣业技术应用初现倪端
目前 , 在阳湾建成10亩矮化密植示范园 。每亩栽植110株,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科学管理,使红枣中的科技含量稳步提高 。
6、具备了广泛深厚的群众实践基础 , 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优势
自古以来,群众有着对红枣栽培的喜好和热情,并拥有一定的栽培管理经验 。产区群众曾经从红枣建园中普遍受益,全村曾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该村有计划的种植枣树始于上世纪末的退耕还林,截止目前 , 全村枣树面积为6000亩 。
7、红枣加工营销产业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张家河村红枣加工从无到有,张家河现有延川昌盛枣业专业合作社、延川延黄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川龙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资航公司等4家较大红枣加工业,年加工能力占红枣总产量的30%以上,22个红枣初加工厂,1个陕西省果蔬贮藏百库示范库,1个“十百千”科技示范点,1个棚枣试验示范基地,2个百吨冷库 , 有效促进和带动了张家河红枣产业的发展 。
8、红枣产品市场广阔
枣果集食用、药用、营养、保健为一体的果品 。红枣是一种营养佳品,被誉为“百果之王”,有“活维生素”之称,富含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维生素A、B、C、P等据各种果品之首,其中维生素的含量是葡萄、苹果的70-80倍 。我国红枣年产量达到8亿公斤,占世界总产量的98% 。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枣及枣加工品出口量稳定在800 -1000万公斤 , 仅占总产量的1%-1.2% 。随着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红枣有望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富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出口量将会逐渐加大 。在我国,红枣作为传统的滋补保健佳品,早已深入人心 。但是我国目前人均枣产品占有量尚不足1公斤,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红枣枣及其深加工产品被广泛用于外贸、食品、医疗、卫生保健等领域,人们对营养型果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品种为主,品种改良进程缓慢
到目前为止,张家河村的枣树品种基本上是传统干制型木枣,占85%左右,而引进的优良品种,如骏枣、梨枣只占很少一部分 , 新的红枣良种普及利用率不足5% 。新近栽植的幼树品种多数是本地红枣的根孽苗为主,品种混杂且良莠不齐,退化现象严重 。有啥苗栽啥树,重面积、轻质量是其典型特征 。
2、基础设施落后,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
张家河村大多数枣园没有田间生产道路,缺乏灌溉设施,离村较远的陡洼地防虫、用水十分困难,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制约了新科技的应用 , 影响了成品的采收速度,现有的基础条件难以满足现代红枣生产发展的需要 。有机肥的充足投入是保障原枣果品质的重要环节 , 但是近年来新枣区土壤养分严重缺乏 , 导致红枣品质下降,甚至减产绝收 。
3、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春季病虫为害,夏季落花落果,秋季裂果腐烂,冬季霜冻抽干,是红枣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 。特别是2007年秋,阴雨连绵半个多月,全县红枣普遍绝收,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枣农经济收入 。因秋雨连绵导致的红枣裂果霉烂,已经成为限制红枣产业基地扩张和技术改造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必须引起各级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 。应该认识到树体衰弱也是红枣裂果的主要原因 。
4、缺乏规范栽植和科学管理意识
受传统红枣粗放经营管理的影响,在种植中普遍存在重面积、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以致幼树成活率低、生长量小、成形慢,造成了大量低起点、低标准、低质量的枣园 。在成龄枣园的管理上 , 采取的是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致使红枣质量急剧下降,全村大部分枣园亟待进行低产园改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规模退耕还林的过程中,红枣作为优势的林种,在退耕还林中起到了特殊作用,但由于造林的标准和补助的标准太低和太少,“林地”变“果园”的方向和任务都须根本性改变 。由传统的枣林变为现代的枣园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5、产品加工量小,深加工进展不力
陕北枣区普遍存在干枣含水量过高的问题,其干枣含水量高达35%-40% , 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25%,致使贮运销售过程中霉烂损失严重,品质大大下降 。
6、组织化程度低,营销手段落后,销售渠道不畅
红枣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几近空白,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 。现有的贮藏和营销企业少,且主要采取传统的路边街头叫卖手段,现代物流方式太少,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流通需要,难以进入高端市场 。
传统的自然经济即将彻底解体,以现代枣业、现代红枣企业为主的新的运作体制和机制即将催生和完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即将被规模化的商品经济大舞台替代 。为此的挑战从理念到行动,从生产到生活,从体制到机制等必将是全方位的创新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重新组合后的高度和谐 。
三、红枣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3.1指导思想
张家河村红枣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红枣产业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兴枣富民、做强做大红枣产业链为目标,以特色优质名牌产品开发和国内外市场开拓为突破口 , 以实用新技术的优化集成普及推广和严重障碍枣树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攻关为重点,走出一条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并举、制干、鲜食、蜜枣加工品种及早、中、晚熟品种合理配置 , 三大效益兼顾的高效益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学规划布局,创新发展机制,依据市场需求,加快高标准新基地建设和老果园改造步伐,精心打造现代红枣工业园区,跨越式壮大龙头企业,整合和创新名优品牌,促进市场营销,强化服务指导,提升产业水平,加快红枣产业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进程,发展贮藏、加工、销售企业 , 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努力构建比较发达的红枣产业体系,提高红枣产业链的综合效益 。
3.2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在延川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趋于不断扩大之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相对趋于严重滞后,已经成为限制该县社会经济整体推进的最大“瓶颈”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在此情况下,唯有政府首先撑起兴农富民的大旗,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指导和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弱势农业和弱势农村的局面 。当前,要进一步振兴张家河的红枣产业 , 离不开市、县、镇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 。
2、以工补农、工农互助原则: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在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下,在城市全面打开“城门”的情况下,广大农村更应该全面地打开“寨门”,实现“城门”和“寨门”的互开,乃至于直通 。在起步阶段,以工补农必须先行,在奠定基础后 , 逐步实现互利互惠 。多项兴农工程的启动,应上升为该镇(村)现阶段振兴农村的政治任务,坚持数年,必见大效 。当前应重点搞好以土地高效流转为标志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创新和完善,促进红枣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
3、项目带动原则:“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 。这是张家河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解放思想谋求长远发展 , 项目带动促进蓬勃发展的共识,也是其成功经验 。对张家河村来说项目带动即是一种战略,也是一项发展的基本原则,具有特殊意义,当前 , 应继续创新和完善这一理念和机制,以此来奠定基?。?培育新的优势,寻求更大发展 。
4、产业链开发原则:据实地调查,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该村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近年来 , 该村出现的大量“空心户”就是其真实表现和具体说明 。整合资源、集成优势 , 不断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枣业优质产品,形成规模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获得增值效益,这是不二法门 。在现有财力和民力情况下 , 有计划、有重点的建立新的以企业为主体、广大农户广泛参与的新型红枣产业基地 , 作为优势产业综合要素的集约场所,不失为一有效可行的战略措施 。
5、可持续发展原则:张家河村地处我国黄河流域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发展现代山地生态型红枣产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策略,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得以协调发展 。
6、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保证重点 , 突出亮点,分步实施原则:本次张家河村现代红枣产业规划和实施 , 牵扯到整个规划区域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型红枣基地建设示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区枣业体系的综合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示范;贫困落后区以工补农、工农互助的政策和措施探索等宗旨和任务,范围广、任务重 , 建设周期长,实属一比较宏大的农业系统工程 。故对其总体而言,必须统筹规划,对其具体进程而言 , 又必须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步实施;在其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因势利导,保证重点,突出亮点,力争为国家、为百姓、为社会不断地做出更大的贡献 。
3.3发展目标
全村在规划期内将红枣面积力争稳定在现在的的规模;使全村农村人均红枣面积达到3.5亩以上 。建设红枣产业园区,广泛吸纳国内外投资,培育红枣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5个,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 。规划期末建成国内有影响的红枣集散地 , 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物畅其流的产业基地,形成红枣产品类型多样、比例协调、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红枣产业体系,实现“发挥资源优势 , 生态经济双赢”的目标 。
四、规划的重点内容与规模
搞好红枣的产业链规划,是我们和张家河村的共同心愿,虽然也许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坚定的做出了这一抉择,因为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这是必经的一步、关键的一步、跳跃的一步,也是惊险的一步 。进一步也许大有希望,东山再起;退一步也许在短期内迅速衰落,一厥不起 。
4.1红枣基地建设规划
4.1.1建设思路
红枣基地建设是红枣产业发展、壮大的基?。迪趾煸嬖耘嘤闪值氐皆暗氐淖涫瞧湎执厣嬉嫡裥说墓丶?。在红枣基地建设中应坚持苗木的嫁接化、栽植矮密化、施肥有机化、修剪精细化、病虫防治综合化、采后处理机械化、分档化、产品绿色化等 , 使红枣品质呈现高级化、多样化、绿色化、品牌化 。使80%的红枣得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
4.1.2具体实施内容
(一)红枣品种比较试验与示范
1、品种选择
从陕北枣区良种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看,以发展制干品种为主,品种以狗头枣、晋枣1好、中阳木枣、方木枣为主,积极发展发展金昌1号、赞皇大枣等品种;适当发展鲜食、兼用品种如扁圆团枣、赞皇大枣、临猗梨枣、脆枣等品种 。根据红枣现状及发展趋势 , 其品种规划以当地的制干品种为主,同时积极大力引进外地的名优制干品种,适当培育加工类品种,因地制宜地发展鲜食类品种为原则 , 逐步进行品种改良或更新换代 。
2、品种比较试验与示范
红枣品种老化、退化是当前枣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优良品种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关键地位,调整和优化红枣的品种结构,在张家河红枣产区,通过引进优良红枣品种进行筛选对比,选择出适宜山地栽培的抗旱、耐瘠薄、丰产优质的红枣品种乃当务之急 。据经验现已在陕北引进的灵宝大枣、紫铃大枣、金昌一号等鲜食、制干兼用优良品种取得了进展,表现突出 。为此,优良品种的引进、比较和鉴选必须提上产业发展的首要议事日程,奠定好产业发展的品种基础,这是红枣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 。规划建立资源鉴选圃面积10亩,引进红枣新品种20个以上,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从北方主要红枣产强的新品种3-5个 。
3、优质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建设
要下决心搞好良苗良繁工作,建成优良苗木繁育中心,千方百计淘汰落后的根蘖苗造林方式,实行枣树育苗的规范化和苗木的标准化,确保新发展枣园所需苗木的良种壮苗,同时保障规模化老园技术改造和高接换优的良种化 。规划建设标准化优质苗圃200亩.
(二)现代红枣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红枣是张家河的传统树种,也是现实效益最好的经济林,受益面广,抗逆能力强,深受农民喜爱 。但目前其在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生产资料应用上明显落后,故建议在科技源头加强工作 , 以强化技术支撑 。抓点带面,搞好示范,在现阶段不失为一有效方法 。
1、红枣矮化密植丰产示范园建设
在红枣的集约化栽培中 , 矮化密植已经表现出了见效快、效益高的发展趋势 , 也是对该县传统大树稀植的一种改良型示范 , 规划在全村示范面积300亩 。
2、完善以红枣为主的多种立体种植示范模式
枣树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枣粮间作优势,广大农民亦广泛接受,在张家河村目前枣、粮栽培皆比较粗放之情况下 , 首先搞好此项技术的推广,积极试行多种高效间套模式 , 对当地农民的现实增收和枣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并可以实现两手抓、双丰收的目的 。重点放在黄土丘陵区适宜枣粮间作的地块实施 , 示范面积300亩 。
3、山地红枣抗旱新技术应用
山地抗旱技术重点搞好工程集水和保水新材料的应用;包括山地蓄水保土栽培技术、控水渗灌造林技术、根灌技术、节水生化制剂、新型植物强壮剂应用技术等 。充分利用现代生产资料,加速传统枣业的技术改造步伐 。重点村示范100亩 。
4、红枣、散养鸡立体栽培试验与示范
据典型调查和实践经验,在红枣地搞好与散养鸡的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土壤肥力和提高红枣和鸡肉的品质 。规划示范200亩 。
5、山地红枣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推广
集成各个单项技术 , 形成具有张家河特色的山区红枣丰产栽培模式,探讨示范区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包括土地流转机制,规模化经营的组织管理形式等 。加大对示范区和辐射区的农户,特别是大户的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同时,对新时期科技推广体制和机制进行探索,为区域性红枣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建议在张家河村抓好1-2个综合试点 。
6、低产果园技术改造示范
张家河村低产果园改造的任务重、难度大,但潜力也大 。随着各级领导对该类型区发展红枣认识的深化 , 各类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提高,各类专项支持经费的增多,相信会有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低产果园改造在张家河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动员和激励枣农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这一永久性产业振兴计划 。
4.2红枣产业园区建设规划
吴堡红枣产业园区是其产业链建设的有形载体和综合示范的平台 , 也是该县传统枣业向现代枣业转变的历史性标志 。
4.2.1建设思路与目标
1、建设思路
积极引导红枣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强化园区集聚功能,努力形成集群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红枣产业发展新格局 。近期重点规划建成一个红枣加工生产、营销储运集中园区 。要力争在2020年前,将其建设成为陕北地区最有活力的红枣鲜果储存、精深加工、商品包装和贸易集散地 。园区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着力构筑一批综合利用红枣发展下游食品、饮料和保健品的产业化项目,吸引国内外、省内外企业投资红枣深加工产业 。推进产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
2、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初步构建起张家河红枣优势产业链,带动以红枣优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系列品牌产品开发以及标准化建设,引领张家河村现代红枣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
2)发展目标:规模扩展和优化调整 。通过龙头企业的培育、规模扩张和优化调整,初步构建起与红枣基地县相匹配的龙头企业行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体系,带动更多枣农增收 。至2020年全村主营销售收入在5千万元以上能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带动农户较多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主营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以下的龙头企业达到2家 , 主营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 。
4.2.3园区功能定位
1、集中凝聚和开发枣业高新技术成果,推动现代枣业产业化进程 。以红枣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开发与应用为重点 , 引进和开发一批高科技、高效益和高示范性的红枣科技示范项目,展示未来枣业发展方向,通过园区建设,将张家河村建成聚集我省枣业高新技术成果的“洼地”和枣业科技成果对外推广示范的“高地” 。积极探索现代枣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
2、以龙头企业引领,促进农民增收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为核心 , 形成知名品牌,实现枣业高效和农民增收;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将红枣种植、养殖和加工转化紧密结合 ,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 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发展 。
3、发挥共有平台优势,建立枣业人才培训基地 。整合园区的人才和智力资源,通过举办培训班、观摩会、研讨会、成果发布会等多种形式,让全镇的枣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枣农接受现代农业教育,提高基层科技工作者和枣农的整体素质,使园区真正成为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基地 。
4、创新发展机制,探索现代枣业发展模式 。通过红枣产业体系的示范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相结合、枣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相结合,枣业现代化与枣业工业化相结合,探索一条具有吴堡特色的现代枣业发展之路,带动全县现代枣业又好又快发展 。
5、园区管理与运行模式
重点搞好项目启动和招商引资机制;积极探索和试行新型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技术和人才支撑机制;搞活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 。
4.3红枣加工项目规划
毫无疑问,红枣产业的振兴与壮大,红枣加工品的质量与效益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千方百计提高红枣加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张家河红枣大业成为全村的共识和意志,强化红枣产业精深加工层次的竞争能力,力争将红枣产业做大做强 。
4.3.1发展目标
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扶持筹建 2-3个大型红枣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厂,研制、开发能占领国际市场的新产品,创出新品牌,实施名牌战略 , 努力提升品牌效益,大幅提高竞争能力 。在规划期末 , 项目区红枣商品转化率达到90%以上,加工率达到80%以上 。开发新的红枣产品打入国际市?。屎瞎适谐⌒枨蟮牟罚?用红枣新产品出口和优质红枣的国内消费带动红枣产业发展,带动红枣基地的稳定发展 。
4.3.2建设重点内容
1、烤炉建设项目
烤炉分布要根据红枣基地发展要求和布局进行合理布局 , 保证80%以上的红枣都能够进行烘干处理 。
2、红枣贮藏与加工技术研究
以红枣产业园区为平台,以红枣加工与流通企业为主体,以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组建延水关镇红枣技术研发和指导中心 。技术研究中心在保证红枣基地建设的技术支持的前提下,着力研究红枣贮藏保鲜技术和红枣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 , 为鲜枣保鲜和红枣精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
3、加工产品和企业选择
建议积极动员企业开展多种产品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库建设 , 力争好中选优,扶优扶强 。
1)粗加工产品:将采后的红枣经筛选、清洗、包装或是将其清洗、烘干、筛选、分级、包装后进入市场 。在现阶段要进一步向精细化发展 , 向个性化发展,向高档化发展 。以精细、美观、特色取胜 。重视红枣冷藏技术和冷链完善,力争将张家河建成陕北鲜枣快速批发的第一市场 。
2)深加工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以枣果为主要原料的果脯、罐头、饮料、果酒、果茶、果酱、色素、香精等已达近百个品种,现多样化,后规范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创业和原始积累阶段具有意义 。
①复合饮料 。如红枣浓缩果汁综合加工是第三代保健型果汁产品,是将红枣破碎蒸煮后经压榨过滤浓缩和深加工的产品,生产技术相对较为复杂 , 技术含量较高,投资规模较大,利润较高的一种红枣综合深加工产品 。主要销售对象是果汁饮料厂和广大消费者 , 消费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很好 。
②药品、保健品 。如红枣浸膏是采用无毒无害的酒精为溶剂,采用现代萃取技术,将红枣中的所有有效成分及中提取并进行富集的产品,是保健食品、制药、化工、日用化工的深加工的基础原料,生产技术含量较高 , 工艺简单,产品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很大 。
开发红枣保健果酒与保健果醋是均是发酵型产品 , 生产技术相对简单,在原有的酒厂基础上进行改造,投资相对较少,利润较高的一种红枣精加工产品 。主要销售对象是普通大众,消费市场广阔 , 发展前景广阔 。
4.4红枣市场体系建设规划
发挥延水关镇的政治优势和区位优势,凝聚全镇智力和实力,努力打造延水关狗头枣品牌,在品牌建设、营销理念、组织化程度、营销实绩方面,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主要建设内容有:
1、红枣交易批发市场
以红枣产业园为依托,以红枣流通企业为龙头建设大型红枣批发市?。谐≌嫉毓婺?0亩,分为红枣交易展示区、存储区、信息服务区等 。
交易展示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是红枣交易批发市场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干枣、鲜枣交易展示区和红枣加工产品交易展示区 。
存储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 其中产品储藏库8000平方米,鲜枣保鲜库2000平方米 。
2、展示交易中心
展示交易中心是红枣检测、包装、仓储、配送及生产组织管理的整体流程经营模式及成果的综合反映和对外宣传、营销、推广张家河红枣的窗口 。
3、信息中心
【我的红枣树是什么歌,红枣桂圆可以催经吗】信息服务区: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主要用于市场工作人员办公管理用房,以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电子交易等 。从而形成一个“永不闭幕”的展销中心 。
4.5农民合作组织规划
动员农民、组织农民、富裕农民是本规划的基本宗旨 。农民是红枣产业化建设的主体 。组织千家万户的农户去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既是政府的责任,更应变为农民的自觉和本能 。农民的自适应和自组织能力建设必不可少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 因地制宜健全公司加农户和枣树协会等形式的产供销全程服务体系 。
在规划期末枣业合作社达到3个以上,红枣农户覆盖率达80%以上 。枣业协会与枣业合作社将在全村主要红枣生产领域起到带动作用 ,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联结起来,形成“枣业协会+枣业合作社+农户+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
4.6人才培训规划
在规划期内需培训红枣专业技术人员10人 , 培养红枣产业创业带头人20人,枣农培训300人次 。增加枣农的实用技能,开拓枣农的经营思路 , 提高枣农的增体素质 。
五、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5.1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在红枣产业化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强化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应成立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要求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成员单位 , 负责统一共建认识、审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岗位责任和具体任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 办公室设在村委会,主要负责红枣产业化建设的相关调研、整体规划、支柱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编写,领导小组会议的筹备,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和日常督促检查工作等 。
5.2科技与创新支撑体系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真正实现镇有技术带头人,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 。推广先进实用的枣树综合丰产管理技术,提高科技的应用率,贡献率 , 做到种苗良种化、整地标准化、栽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技术部门要着眼于解决制约红枣产业发展的技术性难题 , 开展红枣防裂果、残次枣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5.3发挥红枣加工业的引领作用
创建张家河村红枣工业集中区,形成集中区工业和乡镇工业级次发展格局;建立优胜劣汰机制,积极开展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争创优先和达标认证活动 , 重点扶持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利用竞争机制推动园区工业进步;积极开发换代产品,上马核心项目,配备冷藏鲜藏、水源蓄供、减排治污等专业服务设施,共建优势显明、可持续产出的红枣工业园区骨架;引导企业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
5.4加快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
1、创新流通模式:(1)创建张家河红枣集散贸易市场;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物流中心作用,扩大配送功能,推进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构建快速流通通道,减少流通环节,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吸纳和吞吐大批量农产品的能力 。(2)整顿等级原枣市场,规范从业行为;(3)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扶优抑劣,重点宣传优势品牌和产品;(4)整合营销资源,外树形像和提高影响力,内增效益和促进良性竞争;(5)拓宽市场渠道,实现贸易国际化、专业化;创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民族品牌 , 特别是应在潜力巨大的鲜枣出口上尽快有所突破 。
2、培育和发展流通中介主体:发展和壮大农副产品专业性经济流通组织 , 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 。建立农产品市场专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功能,加强农产品生产、运销、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信息沟通,搞好市场预测,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创造公平有序、合作竞争的环境,提升农产品市场的整体协同与竟争能力 。
3、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创新农产品交易渠道和方式 。探索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电话交易、网上交易等农产品流通新方式,逐步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由以即期交易为主向远期交易或远程交易为主的转变 。
5.5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加快红枣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根据张家河村地处黄土丘陵区的实际,以该村规划的永久性红枣基地的土地资源为主要依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枣业适度规模经营 。鼓励加快土地资源的流转,鼓励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积极推动规模经营 。鼓励发展枣业大户、枣业合作社、枣业公司等规模经营主体 。积极探索实施大户规模化承包的模式,以加快山地生态型红枣林发展速度,避免后期土地流转带来的折腾 。在近期应积极扩张集体经济的实力 。
5.6尊重农民、尊重农业企业家,让农户和经营者直接受益
农民是红枣基地建设的主体,如果基地建设不能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农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红枣产业就没有活力 。在指导红枣产业工作中 , 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注重红枣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尊重农业企业家,大力扶持红枣加工企业,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有效带动力量,成为农民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
5.7增强信心、转变观念,开拓红枣产业化建设的新局面
张家河村党支部、村委会、企业及农民,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特殊转型时期发展现代红枣产业的重要意义 。增强跨越式发展的信心 , 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树立红枣产业是张家河村最为重要的后续支柱产业的理念 。以人为本,以富民为本,以长远为本,以满腔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必胜的信心 , 长远的打算,利用好跨越式发展的多种机遇,加大红枣产业链综合投入的力度,努力开拓张家河村生态型红枣产业链建设的新局面,为延水关镇镇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兼顾实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作者鲁向平,为吾谷网专栏作家)
微博 @吾谷网 微信 wug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