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滇第一关胜境关

胜境关位于云南省富源县城东9公里云贵交界的宣威岭上,屹立于由黔入滇古驿道上 。关隘两山陡峭险峻,山间峡谷深遂,隘口宽仅37米,有“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之势,素有“滇黔锁钥”“固若金汤”“入滇第一关”“云南东大门”之称 。

入滇第一关胜境关

文章插图
《康熙平彝县志》《光绪平彝县志》载:“古人筑关墙,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建有关楼,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修 。”关隘两旁山巅设哨所、山腰置炮台 , 配属设施还有练兵场、点将台、雕楼、营房等 。关墙因失修坍塌,关楼于二十世纪“文革”时期被拆毁 , 1990年、2002年重修 。现关隘石墙高7.8米,宽8.3米,长37米,关楼高5.8米,悬“胜境关”三个大字 。
入滇第一关胜境关

文章插图
胜境关现存人文景观有驿道、胜境坊、石虬亭、胜境驿站、鬻琴碑亭、关隘门楼 。驿道长1500米,宽1.7米,由东向西穿村而过,驿道始建于元代;胜境坊系九踩斗拱,举架高大,明景泰年间建;关楼系重檐歇山顶三开间木结构,清代咸丰四年建 。建筑为元、明、清时期中原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入滇第一关胜境关

文章插图
胜境关隘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周朝 , 这与中国历史上五次重大事件有着直接关系 。战国时期庄蹻入滇经过平夷(即平彝,今富源)掘开了由黔入滇通道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楚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时 , 使将军庄蹯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迹至滇池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载:“庄蹯受命溯江西上,舍舟登陆,定巴、蜀后又征服了贵州西部且兰、夜郎等部落,沿着今滇黔线斩荆僰、猎野兽进入云南 。”《云南史料丛书》载:“平彝县,在府(曲靖)东北九十里 , 汉平夷地,属牂牁郡” 。清《康熙平彝县志》载:“楚顷襄王使将军庄蹻将兵界定巴黔以西 。至滇池 。以兵威定属楚 。欲归报,会秦击夺巴黔中郡,道塞 , 遂留王滇 。”《明一统志》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相吕嘉反叛….在滇国东面的有牂牁郡的且兰、平夷、漏卧、句町四县 。”《光绪平彝县志》载:“汉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 , 平蛮夷为牂牁郡,领县十七,第五为平夷 。平夷这名,始见于此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李恢领交州刺史,持节驻平夷 。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分牂牁立平蛮、夜郎二郡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 , 改盘州,领附唐、盘水、平夷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筑平夷堡,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 置越州、平夷二卫 。”由此可见,庄蹻入滇首站就是平夷(即平彝,今富源) , 其路线必经胜境关,有的史书把这条由黔入滇古驿道称作楚道,通过它把中原先进的文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云南 。诸葛亮平定南中经过胜境关 。《康熙平彝县志》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六月,诸葛亮率军南征,诛杀了雍闿,擒住了孟获 , 平定了益州、永昌、牂牁、越寯四郡的反叛 。分出建宁郡和牂牁郡的一部分置兴古郡 , 宛温县(汉平夷县)属兴古郡 。”《刘宋书》载:“诸葛亮南征大将马忠率右路军沿楚道经宛温县入滇降服孟获 。”史称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开启了云南与中原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
入滇第一关胜境关

文章插图
明朝在平夷置卫戍守,更加巩固了胜境关隘的地位和作用 。《明史》、《云南通志》、《康熙平彝县志》均载:“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九月,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经胜境关入滇平定云南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 , 朱元章以“平夷地处要冲,必置卫戍守”而设置平夷卫(卫治所设于落蒙山,即今旧城山,后迁于鸣凤山,即今县城),胜境关正式成为驻兵戍守的军事要地 。时称宣威关,后改胜境关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和1936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长征入滇经过富源,尤其是贺龙元帅、萧克将军曾驻足胜境关,更加充实了富源的关隘历史和入滇门户的作用 。
入滇第一关胜境关

文章插图
1938年4月19日,北京、清华、南开等中国一流大学的著名教授曾昭伦、闻一多、李继侗、黄子坚、吴征镒等率300多名学生,自愿组成“湘黔滇旅行团”步行入滇 , 到达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 , 曾经过胜境关,宿营平彝县城,声讨日本侵略罪行,声援全国抗日救国主张,更加彰显了胜境关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革命现实意义 。
入滇第一关胜境关

文章插图
关于“滇南胜境” 。清冯苏撰《演考》记述了战国庄蹻为滇王到清初“改士归流”的史事,这部史书进步闸述了“滇”即“南”、“南”亦“滇”,是云南省的别称 。云南简称滇,又因位于国土南部而故名 。明许伯衡著有《滇南札记》、兰茂著有《滇南本草》 。《辞海》释义“胜境”就是风景优美的地方 , 富于极好的意境,如胜地、胜迹、胜景 。由此可见,“滇南胜境”就是云南风景优美的地方,亦即由黔入滇登临胜境关,豁然开明、晴空万里,彩云之南的大好河山尽归眼底,这是何等的壮美意境 。《光绪平彝县志》记载:明代甲辰进士吴自肃在《滇境》诗中抒怀“才入滇南境,双眸分外明”,明代昆明知州蒋金铨题诗《晚进滇南胜境》,明代诗人袁文亮赋诗《二过滇南胜境》,明代吏部侍郎赵士濂诵诗《滇南胜境》,清代翰林院检讨管灏吟咏《滇南胜境》,清代诗人赵桂抒发《滇南胜境》 , 清代平彝知县任中宜题赋《入滇南胜境》《再咏滇南胜境》等 。以滇南胜境坊为导引,以雄关古道为标志的胜境关,是富源历史的缩影 , 是云南历史的见证 。它彰显着封建王朝对祖国南方的统治,铭刻着云南历史上的“平定云南”和“改土归流”,印证着“风雨判云贵”的神奇景象 。是个由“拒”到“开”、由“乱”到“治”、由军事要塞到商贸通途、由人文历史到自然奇观的漫长发展过程,积淀起深厚的关隘文化、馆驿文化、屯戍文化、名家文化、商旅文化、民俗文化、科技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内涵 。1987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入滇第一关胜境关

文章插图
胜境关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独特的文化、神奇的景观,孕育出东汉大学士尹珍、晋朝中郎将谢恕、南中人杰傅宝、明朝江西总兵张璁、陕西巡抚唐时英、四川知州李朝用、清朝武进士冯联科和冯联元、块泽拔贡李恩光以及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人民教育家谢显琳、北伐名将武文渊、经济学家武纯伍等一大批传世乡贤英才 。正所谓“众河毓秀,引古代英豪流芳千古;八宝钟灵,融百川风物润泽万民 。”(陈仕伟 郭燚 杨权风)
【入滇第一关胜境关】责编:秦洪卫
总编:曹 飞
发布:严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