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精选( 二 )


地幔、地核、地矿
西游记型的传统神话故事、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卫斯理系列的地下探险等等古今中外无数的文学作品都对地球内心抱着无限想象,我们都好奇那里会是个怎样的地方、有着怎么的精彩!可是,课本只告诉我们,在薄薄的地球外壳之下,是厚达两千九百多千米的地幔,然后就是地核(地外核及地内核);其间还蕴藏着数不清的地矿 。至于地幔、地核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与其所蕴含的地矿,又有怎样的关系?我却无处得知 。
看到《目瞪口呆看地球》的目录时,我以为地幔、地核、地矿这些内容一定非常地苦涩难懂 。没想到,随着可爱的导读者「大眼儿」,也可以轻松地认识地幔、地核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地矿,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地球表面环境的演变以及物种灭绝和地球内部活动之际的关系 。这里赞一下《目瞪口呆看地球》的趣味插图,它与科普文字的结合使得这些苦涩难懂的知识点也可以轻松学到 。
从屈原的《天问》到古代占星学的发展,从飞机的发明到现代航空之行 。在寻求地球之迷的路上,人类不甘心停留在「此山之中」研究地球,更期盼可以从太空回望地球 。于是,我们有了人造卫星,我们发射了载人航天器,我们登上了月球!因此,我们得以从太空中观察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看着地球在不断地移动、分裂、扭曲和回弹......这真是个有趣的星球!我们又何其幸运生长、生活在其中!我又何其幸运遇到这本让我目瞪口呆的地球之书,从新认识这个美丽、有趣的星球!
非常推荐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阅读这本《目瞪口呆看地球》:书中故事式的科普文配以趣味的插画,使得地理科学知识生动起来,让孩子读得下、看得懂,甚至还将激活孩子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当然,最重要的是,它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让人十分放心,不怕陷入不知真假的幻象 。
《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二):从地表一直向下挖到地心,你会途经什么?
你小时候有没有想过就着脚下的泥土使劲地向下挖,一直不停的挖,会不会把地给挖穿,泥土下面会不会还是泥土?我想过的,尤其是在做语文练习题说有一个人挖了很多坑都没挖到大宝石,他决定放弃了,但是其实他只要再多挖一点就可以挖到 。那时候,我就在想,把地挖穿了,会是什么?这本《目瞪口呆看地球》会给你答案!
首先要说的是,一个人一直向下挖地需要很久很久,如果从大陆地壳出发,你大概要经过35千米才会看到上地幔,对从地表经过大陆地壳我们是最先遇到的是地幔 。
地幔很厚,2900千米,跟它一对比,地壳真的是薄极了 。而且,你知道吗?地幔里面是粘稠的固体,它会流动!是地球内部的极端条件让地幔里的物质能像冰川一样以固体状态流动 。同时这些物质在地幔对流的帮助下,会将主要由热辐射产生的热量从地球深处运至地表,这个时候,就会形成——山脉和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