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精选( 三 )


凭一己之力,挖到地幔可不容易,据记载,俄罗斯科学家在1989年挖出了当时世界上最深的钻孔——12262米,19年 。所以,这真的是很深很难 。
欸,那既然没有人到过地幔,我们又怎么知道有地幔呢?因为科学家们用间接的方式去探索,用波 。地震波的波形可以向我们传达地球深处的秘密 。科学研究下,地幔有什么作用呢?前面已经提及,会产生地球表面上壮观的隆起——山脉和火山 。
经过上地幔,再经过下地幔,我们来到了?
地球的心脏——地核,这时候,我们已经来到了地球深处2885千米,地核也分为地外核和地内核,地外核是液体,地内核是固体,而且,地核是以铁为主的金属组成 。因为金属是导体,在地外核流动的时候呢就会像发电机一样产生电流和能从地表观察到的磁场,而且,如今的南极曾经多次是地磁的北极,这就是磁极倒转,对于我们来说,它依旧是神秘的 。
地球的扁平形状就已暗示了地球有一个密度非常大的内核,地核的温度在5000摄氏度到6000摄氏度,与太阳表面的温度相仿,研究它是很不容易的,不过,科学家们从陨石开始研究,发现了地核的部分秘密,其中一个就是它是以铁为主的金属组成,至今仍不知道其他微量金属是什么 。
这时候,我们大概就真的来到了地心,所以,你有没有被震惊到?有没有目瞪口呆?地壳-地幔-地核,每一层都是由不用的物质组成的,并不都是泥土,它们甚至有不同的温度,地核的温度和太阳一样高!
在《目瞪口呆看地球》中不止能让你探索地球深处,还能带着你看看地表的“运动”——火山、地震、板块运动,还能去看看宇宙,再从宇宙看看我们的地球,让我们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一个更深更深的认识!
《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三):阅读仿佛过山车,这样的地球的确能让我们“目瞪口呆”!
1864年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发表出版了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它是作者长篇科幻小说集“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漫游”的最为著名的一部 。小说讲的是一个坚定果敢,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探险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阿克赛和向导汉恩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 。博闻多识的凡尔纳掌握丰富的的科学知识,他将地理、地质、航海、生物、气象、物理、化学、考占等等学科熔于一炉,在此科学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死寂的地下世界描写得那么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
或许,对于地球无限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基因会遗传 。在时隔《地心游记》问世的150年后的今天,同样是来自法国的四位地质爱好者,他们在延续发扬了先辈的求知创新精神基础上共同合作完成了一部科普图书《目瞪口呆看地球》 。这是一本用10章内容展示地球科学家的工作,带领我们踏上一场深入地心之旅,从地壳断层游览至熔融状态的地核,去了解将我们与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联系在一起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