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精选( 四 )


在本书中,作者们不仅将科技的探针伸向了地底深处,也伸向了人类的灵魂深处 。他们求真探索的执著不断挖掘着我们对于地球未知领域的好奇与迷恋,不断照应了人类对于地下世界的想象 。四位作者跨越时空的故事里,与科技探索者一起研究神秘的地下世界 。每一章对于地球的神奇叙写都交织着诸多元素内涵,如影响和左右地球变化外力的有原子弹、火山、地震、板块构造、气候;地球自身内力的因素有地幔、地核、地球矿物、海洋洋底,以及太空宇宙中永久存在却又不断变化的地球本身,涉及内容之广泛,让人眼花缭乱 。
作为一部探索地理常识背后的故事,解密科学家的工作过程的科普著作,《目瞪口呆看地球》广泛涉及物理核能、军事战争、大陆漂移、海洋生命、地壳运动、灾难预警、地球磁力、自然能源、太空探索以及人类命运走向的终极思考等等,可谓领域之广之阔之深之远,无所不能,无所不及 。这些都是作者为广大读者学习地球未知而划得重点知识,力图让每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都能学懂:把“硬核”专业概念讲得简明易懂,重点词条单独列出,让每个青少年都能不再因课本上那些拗口的术语头疼,真正激发出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
这本书以丰富的科学实地探险,科学负责务实的文笔,在不经意间,自然得当地为我们消解了“地表沙文主义”的地球观,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星球不为人知的隐秘一面,也引领我们思考人类自身的价值 。书中选取了近百幅精美的全彩插图,绘本般阅读体验:使读者们告别枯燥无趣,在趣味插图与科普文字相结合中获得知识,汲取营养,更好地去审视和思考地球这个人类共同家园神秘又美好的另外一面 。
《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四):我们能够预测地震吗?
答案是不能 。
同样令人苦恼的还有类似的问题:
为什么地震会在某一时刻发生,而不是在另一时刻? 为什么地震会在这里停下而不是那里?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是无法一一解答 。
??Lilith
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地球已知的部分太少,而未知太多 。
地球形成至今的时间:45.5亿年 人类观察地球内部的时间:几十年
从古希腊时代一路走来至今,我们对地震的误解层出不穷:
亚里士多德:地震与风如影随形
塞涅卡:水蒸气是导致地震的原因
皮埃尔·伽桑狄神父:地球内部热量燃烧和爆炸带来了地震
??Donatien Mary
然后到了十八世纪——
人们又认为闪电带来了地震 (闪电袭击地球后将被储存在地壳中,电能积蓄过多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地震 。)
1775年波士顿地震之后,人们甚至声称正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安装的避雷针接受闪电,才导致当地地震活动日益频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