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有没有?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
教学难点: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观看后提问:
1.谁获胜呢?
2.它们对自己跑的距离产生了怀疑,都说自己跑的远……
3.拿起一个圆用手模一摸感知什么是圆的周长 。
二、新课
(一)介绍测量方法:
1.绳测法 。
2.滚动法 。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知道绳测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让学生感知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
(二)猜想 。(三)实验 。
1.小组协作 。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保留两位小数)
2.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 。
提问: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
(四)验证结论 。
(五)阅读理解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
三、练习
计算方法:
1.能说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c=∏d c=2∏r(板书)
2.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
d=10cm r=10cm
3.(略)
4.现在你明白小龟和小兔谁跑的路程长吗?谁跑得快?
5.拓展练习 。
四、总结 。
你学会了什么?请主动用你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 。
附:教学设想
一、选择与新知识最佳关系的生长点,巧制课件,导入新课 。
“周长”是已学过的概念,但以前讲的长、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封闭折线的长度,而圆的周长是指封闭曲线的长度 。一“直”一“曲”既有联系亦有区别 。我抓住这一新知识的连接点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 。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例:课件演示与实验相结合,个别实验和小组实验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谈话与板书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空,并且探究的题材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生的角色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 。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 。
小组探索通过测、剪、量、算一系列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巧用课件,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
附:教后感:
这次“三新一整合”的活动促使我重温《新教材标准》,改进自己教学观念,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模式 。本节课体现了我教学观念的一些改变 。主要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