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量的父母话术》读后感1000字( 九 )


就拿朋友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来讲:她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因为年纪相对偏小,加上性格内向,所以开学两三个月了,依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一天中午吃饭,也不知道是老师打多了,还是她自己当天胃口不好,饭怎么都吃不下!但是小姑娘小呀,怕老师批评自己,又不敢说,只能努力往嘴巴里塞,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没有吃完,还反胃得吐了一地,从那天开始,女孩就开始排斥上学了 。
发生这种事情,家长如果及时跟老师做好沟通,并积极给自己的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也不是什么大事 。可朋友家不仅没有这样做,还兴师问罪般质问老师怎么不看管好孩子,并擅作主张纵容孩子不去学校 。
其实,家长心疼和偏爱孩子的心情能够理解,这是为人父母的本能 。可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处处袒护,实则是一种“变形”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成为他们成长之路的“绊脚石” 。
睿智的家长对于亲子教育有着自己的边界和原则,他们会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而非溺爱,会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而非纵容 。他们懂得适时将自己从家长身份中剥离出来,以成年人的智慧和冷静带领孩子去明白是非,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孩子的情绪牵引变得焦虑盲目 。
我们都知道,很多孩子虽然年纪不大,自尊心却极强 。家长们为了保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他们自信的人生态度,往往喜欢用一堆好听的话进行表扬,什么“这你都会,太能干了!”、“哇,我们宝贝太聪明了”、“你真是太棒了!”、“你就是我的骄傲!”……
看似一句句激励人心的表扬,好像给孩子注入了满心欢喜和动力,可是如果仔细反思,不难发现,这些话仅停留在一个“好”的表象之中,并没有什么深入的意义 。毕竟对于思维还不够成熟的孩子来说,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棒在哪,聪明在何处,只知道这样做会让家人开心而已 。
但随着场景的转变,下次遇到同类问题如此操作可能就是错的,到那个时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孩子们可能就会满心委屈的不知所措 。
张濮老师在《有能量的父母话术》的书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身为父母,在给孩子肯定时,最好是能够具体点,详细点,正面直观的告诉孩子他对在哪里,积极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获得家长的关注和好评 。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对自己当下的行为和认知有个基本正误判断,并顺势做出相应的回应 。
深表赞同 。纵观过往,别说孩子,就连成年人被人不断赞誉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很棒 。可事实上,倘若这份表扬有点“言过其实”,当事人在后期遇到一丝打击和挫折,都免不了会心生失落,对自己产生质疑和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