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原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三 )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 。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 。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 。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 。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 。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 。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 。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 。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 。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 。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 。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 。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
《村居》鉴赏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
“水绕陂远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远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远园风光 。“榆钱落尽阳花稀”,阳花,又称木阳,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阳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阳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 。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王风·君子役》牛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 。“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 。“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