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虽然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文章插图
中文梗博物馆建在一款虚拟现实游戏里 。(网络截图/图)
如今,比不使用网络用语更过时的事儿,就是使用过时的网络用语 。
网络用语与互联网相伴诞生,又在信息流里快速更迭;词句、图片和视频片段共同组成了属于互联网的方言——梗 。
2022年4月 , 1993年出生的四迹(网络昵称)灵光一现,在VR Chat上建了个中文梗博物馆 。这座耗时两个多月建成的虚拟博物馆 , 收录了中文互联网从2000年至今的流行梗 , 从百度贴吧时期的“火钳刘明”“兰州烧饼”,到初代鬼畜文化梗“金坷垃”“哲学”、成龙大哥的“DUANG” , 再到新近于视频平台走红的“退退退”……
VR Chat是一款免费大型多人在线虚拟现实游戏 , 这个世界里的玩家享有高度自由 , 可以自主生产内容,也可以进入别人的空间游玩、社交 。在理论上有无限空间的虚拟世界里,四迹建起博物馆,收纳了二百五十余个梗,按时间顺序排布,后来又增设了游戏、二次元专区 。
四迹是个美术监制,也是数码世界原住民,在B站上有36万粉丝,爱看番剧动画 。他喜欢初音未来,形容自己是个“兴趣使然的老二刺螈”——这也是个梗 , 是“二次元”的谐音词 。
梗不只是互联网原住民们的方言,也不停地影响真实世界中的语言 。四迹希望保留它们的流变,小到某个漫画和游戏的爱好者,大到所有中文使用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但也是因为这一点,筛选与诠释,成了困扰他的原因 。
虽然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文章插图
梗博物馆内景 。(网络截图/图)
一秒代入当年VR Chat里玩家可以建大楼、看风景、逛展会,但最让四迹动容的瞬间反而十分平淡 。
那是一个下午 , 他和朋友一起待在一个小屋里,屋外下着雪,屋内烤着暖炉 。他们躲在小屋里看电视、聊天 。在这个虚拟的小屋里 , 他不是永远“还差最后一笔”的美术监制,而是个戴着圆圆眼镜的小女孩,蓝贝雷帽、白衬衫、小短裙,衬衫上印着“摆烂”的表情包 。
如果有人拜访,门口就会响起叮咚一声 。不过,来访者问出口的,不是“能饮一杯无”——有时候是虚拟形象的“蔡徐坤”,说自己喜欢“唱跳rap篮球music”;有时候是一只企鹅 , 问“充Q币吗”;还有“刘华强”,进来直愣愣地问“你这瓜多少钱一斤” 。
这种时候,四迹就回一句:“你瞧瞧这现在哪有瓜呀?”就算对上号了 。
这三句话听上去没头没脑的,但在社交媒体上却都是现象级的热梗 。“买瓜”的情节出自2003年首播的电视剧《征服》第9集:孙红雷饰演的刘华强把电瓶车停在一个瓜摊前问价,看到老板在秤下藏的吸铁石后 , 他劈开西瓜,用刀捅向老板,然后骑车扬长而去 。
你不知道其中吸引人的究竟是残忍还是荒唐,但短短两分多钟的情节在2021年下半年称霸B站鬼畜区,被创作者以各种形式改编,片段里的台词“杀人了”被改成了“萨日朗”,又进一步改编成歌曲《萨日朗》;也有人重复剪辑台词、剧情 , 改出一个新故事,包括但不限于:6个刘华强前去瓜摊买瓜,内向华强三过瓜摊而不买,瓜摊老板反杀刘华强……
尽管连参与者或许都无法解释这些狂欢的原因,但一个又一个的梗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被发现、二次创作和传播.《亮剑》里的“意大利炮” , 在选秀节目上表演花式篮球的蔡徐坤,VR Chat中的游戏角色企鹅“Q币哥”,这些累积的观察让四迹产生了做“梗博物馆”的灵感,他决定用博物馆的模式,把梗留下来 。
四迹建了个表格,列出2000年至今每一年的流行词和热梗总结,请了一位在B站上做热梗科普的朋友提供建议 , 又招募了十几个志愿者,一起建模、编程,设计交互程序 。
2022年6月18日,中文梗博物馆正式开馆了 。
00后参观者苹苹(化名)在博物馆里认出了不少伴随自己成长的元素 。他以前用罗玉凤做头像,对“小胖”的表情包也记忆深刻,“兰州烧饼”“火钳刘明”的谐音梗带来百度贴吧早期的熟悉感 。
他和90后的四迹一样,是与梗相伴长大的一代 。“小学的时候还没有‘梗’,只有‘网络流行语’,会说流行语是上过网的证明,像‘杀马特’‘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这些流行语在学生圈子里口口相传 。”四迹说 。
【虽然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虚拟展馆突破了现实的限制 , 交互式体验可以将参观者一秒代入当年 。在进入“玩家”展厅前,参观者会看到超级马里奥的管道 , 需通过“跳跃”的操作跳进管子,才能进入展厅 。跳进去之后,熟悉的游戏音效响起,超级马里奥的游戏全景再现 。
虽然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文章插图
梗博物馆内景 。(网络截图/图)
“很难让每个人都满意”回忆带着温情 , 但搭建博物馆的过程却要小心翼翼,每一条要展示的信息都会被谨慎筛选、编写 。他知道自己“很难让每个人都满意”,但依然生怕触及谁的底线,或者惹谁生气 。
四迹的担忧与谨慎并非毫无缘由 。互联网上不同圈层文化的粉丝起争执、掀起骂战是常有的事,比如DOTA(刀塔,一款多人在线战斗竞技类游戏)和LOL(英雄联盟,一款多人在线战斗技术型游戏)这两个游戏群体的玩家,时常因两款游戏哪款竞技性更强而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作“刀撸大战”,百度贴吧上还有个“lol VS dota”贴吧,曾见证了两方玩家的大战 。
如今,在“玩家”展厅 , 四迹很担忧只放了英雄联盟游戏里的梗,而不放DOTA的,让DOTA游戏的粉丝认为他偏袒英雄联盟——于是他尽可能平衡梗的数量 。
但哪怕粉丝之间没有旧仇,他又会担心展览添上新怨 。不同圈层里相似的梗,如果搞不清是谁先玩的,他就会加个限定词,比如放在“玩家”展厅的“应急食品”,加上了游戏《原神》里角色的限定词,而不只称作“应急食品” , 以防《海贼王》的粉丝生气 。
虽然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文章插图
梗博物馆内景 。(网络截图/图)
梗博物馆呈现了亚洲表情包三巨头——姚明、韩国演员崔成国、日本声优花泽香菜 。姚明和崔成国的笑容夸张,眉头紧蹙,而花泽香菜的脸却被打上了马赛克 , 并注明这是“香菜笑容守护码” 。
如果没有打码,参观者可以看到长相甜美的花泽香菜完全不顾偶像包袱 , 张大嘴肆无忌惮大笑的表情包 。
“后来听到有人说我打码的行为特别理智,如果不打码,他要生气了 。”四迹说 。2019年花泽香菜宣布入驻微博时 , 有网友在她的微博评论区中使用了这张著名的表情包 , 让她的粉丝感到不快 。
可是即便这样,粉丝依然可能不买账 。四迹曾请了至少三个高达动漫迷帮他检查,“他们不太满意,提到我只放了两个高达的梗,其中一个还出自电影《头号玩家》,‘是不是看不起高达’ 。所以我又多凑了一个高达的梗” 。
小博物馆的大局观在梗博物馆内,悬挂着“浑元形意太极门”招牌的武学馆内,不见掌门人马保国 。这位自称“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的武术“大师” , 曾于2020年5月份开始 , 火遍全网各大平台 。
据2020年11月网易数读统计,马保国以99部50万级播放量的视频 , 共计1.6亿的播放量杀进了B站十大鬼畜之王的榜单 。而在当时 , 马保国的鬼畜视频原素材——《健身房的年轻后生不讲武德偷袭马老师,把马保国老师的眼睛给蹭了一下》,在B站播放量最高的视频已超过2000万 。
红极一时的马保国梗,一度天天被挂在四迹的嘴边 。“有趣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玩呢,我跟我朋友聊天时常常会用到他的名牌词——不讲武德、耗子尾汁 , 我就觉得挺搞笑的,即使我一开始没搞懂他的梗,但我觉得他那些梗能走红,荒诞又合理 。”他说 。
但如今,站在“空无一人”的武学馆前,如果你不曾了解过马保国,你不会知道马保国是何人 , 关于他的梗有哪些,梗起的缘由又是什么 。这是妥协、权衡的办法 。在对待“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曾经的鬼畜区明星马保国的梗时,四迹采取的办法是“提一嘴,但不重点展开” 。
妥协的原因也被展出:武学馆前 , 放了一块展示板——《人民日报》揭批马保国闹剧,指出“审丑狂欢不能无底线”“马保国闹剧该收场了”的微博截图 。
虽然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文章插图
梗博物馆内景 。(网络截图/图)
四迹不止一次见到过梗引发负面评论,于是他比对主流媒体 , 尽量找“上得了台面”的梗 。
于是,他展示了梗,也展示了自己的态度:“相当于我记得有马保国这回事,但是我的立场是站在《人民日报》批评的立场上 。与其忽视掉这个梗,不如把它作为反面教材,让大家记得玩梗也有个度 。”
而另一些梗,即便没有经受压制性的社会批评,他也尝试着“一笔带过”地解释 。
其中最明显的是“哲学”梗,与哲学这个词的本意无关,而是指男同——一位名叫比利·海灵顿的英国男同电影演员的片段在B站上被反复剪辑,大家反复“观看、思考,甚至到了哲学的高度” 。于是,男同性行为就与哲学挂上了钩 。
这些鬼畜片段曾在视频网站上霸占半壁江山 。如今,属于“哲学”的空间,只有一间更衣室,两个对坐的男人 , 丝毫看不到当年鬼畜的狂欢痕迹 。
“不需要解释太多,懂的人自然懂,而不懂的人,则不需要懂 。”四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