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个人感悟范文有没有?( 八 )


很多人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一种天性 , 但傅雷对儿子傅聪与女儿傅敏的爱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爱 , 这源于傅雷对子女特有的教育和关爱方式 , 他始终把教育和艺术放在首位 , 简单的呵护和疼爱放在第二 , 从《傅雷家书》中也可以看出 , 在儿子的成长途中 , 傅雷采取的更多的是严格的管教 , 有时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 这一点在少年傅聪的成长过程中尤为明显 , 显然这无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 特别是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育上的大势所趋 , 人们都把孩子捧在手掌心 , 疼到心坎里 , 舍不得他们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但细细品味 , 傅雷的这种教育使得傅聪在音乐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赋与实力 , 施展自己的才华 , 也为其成为钢琴大师奠定了坚实而又有力的基础 。
纵观《傅雷家书》 , 它是以一种家常谈话的口吻 , 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质朴 , 真实的感情 , 平易亲近 ,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 也因为这样的一种真实 , 在读完之后 , 这本书中的诸多细节仍然令我回味 , 这本书里烘托的情感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段话 , “亲爱的孩子 , 你走后第二天 , 就想写信 , 怕你嫌烦 , 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 , 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 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 , 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 , 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通俗的语句 , 字里行间将傅雷的爱子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段话写于傅聪刚出国不久 , 对于一直在身旁的儿子 , 傅雷感慨颇深 , 既有对儿子成长的欣慰 , 也有对儿子目前生活的关心与寄托 。作为父亲 , 傅雷希望自己培育的儿子能够成人成才 , 而今也已经实现 , 但是孩子刚离开 , 不舍之情还是溢于言表 , 孩子出国是为了热衷的钢琴事业 , 这一点却又是傅雷一直希望的结果 , 这其中夹杂的对子女的复杂情感怎能不让人动容?儿子不在身边 , 感觉失去了好多 , 感触也多了好多 , 这些回忆让我们也清晰的理解傅雷“爱恨交织”的爱……
《傅雷家书》更像是一部人生纪录片 , 记录的是一段浓浓的父子情 , 傅雷的循循善诱 , 从中感受他那高尚而又正直的灵魂 , 傅雷不仅仅是在给他的孩子指引方向 , 更是在给刚刚起步的中华民族指引方向 , 他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个年代的历史 , 那个年代中华民族的父辈对子女和国家的情感 , 他的思想成熟不失稳重 , 理性评价社会的同时 , 带来很多自己生活的独特见解 , 印象深刻的是这其中还包括与儿子谈马哲中悟出的诸多人生哲理 , 现实而又客观 , 真实中蕴含对儿子的深深关切 , 和对这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