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个人感悟范文有没有?( 六 )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 , 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 , 而读了此书之后 , 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 。傅聪至海外留学 , 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 , 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 。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 , 研究乐曲的内涵 , 交流对事物的看法 , 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 , 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 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我很向往这种感觉 , 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 , 最大的感慨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 。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 , 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这便使我不禁想到 , 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 , 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 。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 。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 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 , 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 。秀美的散文 , 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 , 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 , 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 。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 , 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
傅聪先生 , 当今世界一流的钢琴演奏家 , 风度潇洒 , 多年来蜚声乐坛 , 饮誉国内外 , 他的演奏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 被誉为“钢琴诗人” , 是第一个在国际性重大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的新中国音乐家 , 为中国人赢得了莫大的荣誉 。他的优雅的举止和付雷的家教不无关系 。家中吃饭时 , 要求孩子食不语 , 不许随意讲话 , 咀嚼食物嘴里不许发出声响 , 舀汤时不许滴洒在餐桌上 , 饭后要记住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里的物品用完后 , 要有规矩地放回去 , 非凡是书 , 不可以随意乱放;对人客气 , 尤其是师长或老年人 , 说话时态度要谦和 , 手要垂直放在身体旁边 , 人要站直 , 即或坚持真理也必须注重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 。从人的谈吐举止便会对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 , 有谁会喜欢和一个不修边幅 , 拉力邋遢的人交往 。反过来 , 举止斯文 , 懂得礼仪的人是受大家欢迎的 。为此每个家长在孩子小的时间便提出了不少做人的规矩 。现在不是几百年前有着繁文缛节 , 可是最基本的礼仪人还是要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