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零距离》有感怎么写?

《零距离》读有感
听妈妈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就是诗 。那么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呢?仅仅是两极之间吗?直至我认识了泰戈尔,我才了解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
就是这样一首诗,没有美丽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词藻,全诗重复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而是......,给人一种音乐的美的享受,又有一种冰冷刺骨的悲哀 。
全诗的抒发的情感层层递进,让读者的心随着诗的节拍一起跳动 。想一想:比彼此相爱却无法表白更遥远的是将他们分隔开来,比痛彻心脾的思念更遥远的是将自己的感情掩饰;比把思念埋在心底更遥远的是尚未相遇便注定今生无缘......
读着这一节节诗,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双双蝴蝶被风打散,并肩的双星愈飞愈远,同枝的黄花无法相依,含情的落叶难以归根......!从古至今这样的事还少吗?梁山伯祝英台有情难全,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坎坷中追求......
啊......!
这一个字似乎可以诠释我的内心的全部 。每每读罢这首诗,我的心都会被两种不同的感情所充斥:一种是悲伤,为爱不能完美而悲伤,感慨人生中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另一种则是欣慰,因为,至少还有爱!
或许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正像诗中说的那样,是飞鸟和鱼儿的距离,因为一个在广阔的天空,一个在深邃的海底 。
我不知道是否读一首诗就会有这样矛盾的感受,不过,我越来越喜欢诗爱情诗了,因为她们是最美好的!

读《零距离》有感怎么写?


很长一段时间,我断断续续的读了《零距离的美国课堂》 。作者王文,原本在江苏南通的一所中学担任英语教师,后来在美国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从教过小学、中学、社区学院等不同的学段,亲身实践美国的课堂教学,并注重和中国课堂的对比研究 。在《零距离美国课堂》这本书中,王文用朴实而不乏风趣的文笔,通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生动具体地描述了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园里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
读这本书,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自由和纪律的关系 。
自由和纪律总是结伴而行 。没有纪律,也就无所谓自由 。美国学生开朗活泼、自由奔放,但这种自由是有一个框架约束作为前提的,只有当每个学生都自觉遵守约束和纪律,学校或课堂才会有和谐井然的氛围,学生们才可以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学习、嬉戏 。
美国教育非常注重秩序、注重纪律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始终不懈地紧抓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提倡正面鼓励,正面教导,从细微处入手 。学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首先源于他们认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培养好公民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个好公民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严格遵守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