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世家李姓家族发源地,“陇西世第”指的是什么?

1、“陇西世第”指的是什么?“陇西世第”指的是陇西李氏后代 , 陇西郡是李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设陇西郡 , 李崇为陇西郡第一位太守,和他的子孙都住在陇西 。李崇的子孙官职都非常高,儿子是狄道侯,孙子是大将军、陇西侯 , 重孙子是大将军、渔阳太守 , 再往后是号称“飞将军”的李广 。陇西李氏的起源就是李崇家族在陇西的代代深耕 , 才使得陇西成为李氏的主要发源地 。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天下李氏出陇西”的说法 。
唐朝时期,仅仅陇西李氏帝王就有四五十人,宰相十四人,皇帝更是把很多功臣、将相赐姓李,他们都自称是“陇西李”,这也是如今陇西李氏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
除了陇西郡之外 , 李氏还有赵郡、顿丘郡、中山郡、广汉郡、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梁郡和南阳郡,一共十三个郡望 。陇西郡人口最多,声望也最大,唐《姓氏谱》中记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 李白也曾写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 , 天下李氏人口众多、繁荣昌盛 。
家族除了郡望,还有堂号 。李氏的堂号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最大的、主要的是陇西堂 。像李白号“青莲居士”,李姓的后人就把“青莲”当做堂号,来纪念这位李家的先辈 。
现如今,李氏已经成为我国第一第二的大家族,所有的李姓都是十三个郡望李氏的后代,当然最多的还是陇西李氏 。因此可能在春节的时候 , 看到很多李姓家的春联上写着“陇西世第”,就知道他们是陇西李氏的后代 。至今 , 海内外李姓子孙,都以“陇西”为荣 。

“陇西世第”指的是陇西李氏后代,陇西郡是李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 。唐朝时期,仅仅陇西李氏帝王就有四五十人 , 宰相十四人 , 皇帝更是把很多功臣、将相赐姓李,他们都自称是“陇西李”,李氏由此开始兴旺起来 。至今,海内外李姓子孙,都以“陇西”为荣 。
陇西世第”指的是陇西李氏后代,陇西郡是李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设陇西郡,李崇为陇西郡第一位太守,和他的子孙都住在陇西 。李崇的子孙官职都非常高,儿子是狄道侯,孙子是大将军、陇西侯,重孙子是大将军、渔阳太守,再往后是号称“飞将军”的李广 。
陇西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临洮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世第相当于世家,意思是陕西甘肃一带的豪门巨宦 。

陇西世家李姓家族发源地,“陇西世第”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2、天下“李”姓的根源地是在哪里,李姓文化有什么历史?天下“李”姓的根源地在甘肃,不过最初的时候并不叫“李”而是叫“理”,在商朝时期,“理”氏族人在朝廷任命官职“大理” , 所以用官职的名称作为姓氏,也就是“大理”中的“理” 。后来“理”氏家族由于昏君无道被迫害,致使家族中的主要成员都被杀害,而老弱妇孺则提前逃亡,避过了一劫 。
 
“理”氏族人逃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躲避朝廷的追杀,但是由于所处地区过于偏僻使得她们没有足够的粮食食用 , 于是就地采摘野树上的果实来果腹 。于是将姓氏改为木子“李”,有着树木果实的含义在里面 。这就是李氏家族的起源 。
 
随后李氏家族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隐姓埋名的生活,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家族中出现了一个叫“李耳”的人,李氏家族才开始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 。之后李氏家族开始了开挂一般的飞速发展,到了隋朝时期李氏家族的李渊结束了隋朝的统治 , 开创了我国的鼎盛时期唐朝 。
 
在唐朝时期“李”姓被整个天下广泛使用,因为李世民的旨意使得很多平民百姓家庭都改姓为“李” , 并以“李”姓为骄傲,这使得李姓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的扩大了人群 。而李世民又以陇西为李氏家族的宗祀所在地,使得陇西成为了李姓的主要集中地,并且在后世发展之中陇西成为了所有李姓人员的根源地 。
 
综合而言,最初的李姓只是一个家族的姓氏,然而随着唐朝的建立,李氏家族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使得全国范围内李姓人员的数量大大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绝大部分李姓家庭并不是根源李姓家族的族人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李姓家庭心中陇西的地位,在如今仍然有很多人会经常回到陇西的李氏宗祀前去祭拜 。
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显然 , 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商朝末年,纣王… 李姓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 。
李姓的根源地在甘肃的陇西,李姓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 。对我国历史有很大的影响 。李姓来源于羸姓,要从商纣王这段历史说起 。
起源于今河南鹿邑,58个帝王 , 无数将相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权政使用最多的姓氏 。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之后裔
陇西世家李姓家族发源地,“陇西世第”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3、李氏家族起源在哪里?李姓人起源于北方,以甘肃陕西河南三省为多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 , 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 。李耳以后,李姓人口逐渐增多 。
李姓的由来
李姓的郡望以后发展到30多个,以陇西与赵郡的历史最久,声望最高,人口最多,除赐姓李氏及部分少数民族李姓外,李姓其他各分支几乎都是从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中分衍出来的 , 占据了世界上1亿以上的人口 。追根溯源,他们的根在一个共同的地方是河南鹿邑 。
今天,不仅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的李氏家族大多是李火德的裔孙 , 甚至远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缅甸,新加坡及欧洲各国的李姓华侨,也大都归于李火德门下 。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多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省 。
陇西世家李姓家族发源地,“陇西世第”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4、李氏文化的发源地在那?「李」源出有四 。
一 ; 据《唐书 , 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 。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 , 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
二 ; 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
三 ; 据「魏书」所载 , 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 , 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
四 ; 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 , 张,阿布 , 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 。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 , 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 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 , 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 , 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 , 因动乱 , 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

家族名人李耳 (即老子)
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 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 。
李世民 (599-649)
李白 (701-762)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诗人,祖籍甘肃秦安,他被誉为诗仙 。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 。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 , 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 。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 后期多悲叹身世 , 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 ,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 , 汉朝陇西成纪人 。飞将军李广的孙子 。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 。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 。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 , 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
李自成 (1823-1864)
明末农民�义军领袖 , 号「闯王」,陕西米脂人 。
李鸿章 (1823~1901)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 。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国有功 , 历任直隶、湖广、两广总督 。尤善外交,曾多次代表清廷与外国签订条约 。后因积劳呕血而死,晋封一等侯,卒谥文忠 。
李嘉诚 (1928~?)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 , 2007年身家220亿美元 李嘉诚稳坐华人首富;爱中国人士之一 。




分布地区甘肃陇西郡,河北赵郡,河南顿丘郡,辽宁渤海郡,河北中山郡,河南襄城,湖北江夏,四川梓潼,河北范阳郡 , 四川广汉郡 , 安徽梁国,河南南阳郡
是在河南鹿邑 。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 。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 。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 。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 。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 。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 。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 。
李姓 ,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李氏的郡望为陇西郡,而非今陇西之概念.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到唐朝李姓成为国姓,"陇西"成为皇娃的郡望,使得陇西李氏的发展达到了辉煌时期;陇西李氏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李姓帝王,百姓之最;名人辈出,成就斐然;宗族兴旺,家谱繁多;天下李氏,根在"陇西".
在陇西,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和临洮县一带,李姓源于理姓唐朝一户姓理的人家从今天的河南周口市鹿邑县逃荒至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临洮县一带途中口渴遇一棵李子树救命之后为感激李子救命随改里姓为李姓
发源地在我现在在的地方 。河南 鹿邑 。。老子故里 , 李姓之跟 。
陇西世家李姓家族发源地,“陇西世第”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5、有谁知道陇西堂”李“氏的来历 天下李氏源出陇西,但这陇西指的是战国、秦汉时期、以狄道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即今甘肃临洮 。
“昔 , 伏羲之佐赫胥氏(炎帝),征西戎,分封其裔、食於陇西,子孙家焉、代称令族” 。
远古,伏羲帮助炎帝征服西戎后 , 把陇西封赏给他的后裔,作为他们的食邑地 。
从此 , 他的子子孙孙就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 成为这里的名门望族,这就是李氏的远祖 。
李氏,黄帝之孙“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唐尧虞夏之际,代代为理官 。
殷末 , 有理徵得罪於纣(被杀,其妻携子利贞)逃难於伊侯之墟,(因)食李得全,因姓李氏”,为李氏得姓始祖 。
利贞十一世孙李耳,即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为周守藏室史 。
春秋末,出函谷,经散关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五千言 。
游河湟、涉流沙、访陇西十七年而终,临终飞升于狄道岳麓山超然台 , 今有“凤台”遗迹,历历在目 。
李耳九代孙李昙,为秦御史大夫,生四子,崇及子孙居陇西狄道,为陇西房始祖;玑及子孙初居山西晋阳、后迁河北邯郸为赵郡房始祖,这样就形成了以李崇为首的陇西房和以李玑为首的赵郡房,为李姓的二大支脉 。
正如隋代李和墓志中赞述的“系出高阳(颛顼)、源因柱史(李耳)、乍分上蔡(河南)、时移槐里(狄道)、赵北称良(李牧)、汉飞传美(李广)” 。
这就是李氏二大主脉先贤的赞歌 。
《新唐书》载:南郑公李崇、就是秦设陇西郡的首任郡守、郡治所在地就在狄道 。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K、在他撰写的《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中写到:“高岳之上浮云祥兮,函谷之外直气扬兮(李耳) , 建功北狄讨西羌兮,受封南郑家素昌兮(李崇) 。”清楚的点明了老子出关西来 , 陇西房始祖李崇建功立业受封的历史事实 。
崇子李瑶为狄道侯,瑶子李信为秦大将军、陇西侯 。
信子李超为汉大将军、渔阳太守 。
超子“李仲翔汉初为将军 , 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众寡不敌,战殁 。”“仲翔子李伯考奔父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 。
伯考子李尚、成纪令、生李广、史称“飞将军” 。
《北史?序传》指明 , “《史记李将军传》所云:其先自槐里徙居成纪,实始此也 。”阐明了李广的父亲李尚从狄道老家槐里迁徙到成纪的史实 。
“尚 , 成纪令”,因居成纪、又称“成纪李氏” 。
“成纪李”系“狄道李”之后裔 。
时,成纪同属陇西郡,统称“陇西李氏” 。
仲翔十九世孙李保建都敦煌,史称“西凉武昭王” 。
他是一位通经史、知兵法,文武兼备的政治家 , 是陇西李氏发展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 。
李敝孙李宝、重孙李冲都是北魏重量级人物 。
在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陇西李)宝等为冠” 。
时 , 李宝家“人位兼举,因冲宠遇,遂为当代盛门”,“自凉武昭王以后,一门三公,为四海著族” 。
逼呤浪锢钤ǎ为大唐开国皇帝 。
《旧唐书?高祖本纪》载:“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 , 凉武昭王七代孙也” 。
【陇西世家李姓家族发源地,“陇西世第”指的是什么?】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定“李氏凡十三望 , 以陇西为第一”的关陇簪缨的陇西李氏家族达到了鼎盛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