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 五 )


②善于预习 。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 。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 。听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做好听课准备 。包括学习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 。
②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
③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
④要踊跃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⑤要做好笔记 。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 。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进行指导 。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 。复习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及时复习 。复习要及时,每天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 。
②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
③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 。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基本要求是:
①要及时完成作业 。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 。
②要独立完成作业 。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 。
③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 。
④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 。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 。各教研组每周要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案、作业批改、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 。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 。全科作业量要控制在1.5—2小时左右 。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 。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接触知识,从而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