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 七 )


一、指导思想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1、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
2、课程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
(二)201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
1、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
2、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
3、难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试卷的难度系数在0 。55左右 。
二、教学工作目标
(一)隐性目标
1、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课程目标中的六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