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公文集》阅读答案怎么写?( 五 )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 。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 。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 。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 。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 。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 。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 。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 。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 。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 。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

《正公文集》阅读答案怎么写?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