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诵 散文精选

吴从惠/文
山洼处,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 , 在参天古木掩映下若隐若现 。它坐北朝南,青砖黛瓦马头墙 。山门很厚重,一对石鼓静立两旁 。这里是汝城濂溪书院,当年周敦颐当县令兴学堂崇教化的地方 。
站在门前青石台阶上,可见左边的城池 , 右边的山峦 。这里视野平阔 。书院依偎在虎头山的一处山垇,犹如躺在她柔软的怀抱,草木轻摇 。山脚一水池,水波荡漾 。
汝城是三省交汇地,湘江上游 。这里有神农作耒的耒山,旁边的水也叫耒水 。流下去便叫浙水,再往下,过了东江湖,又过一段,再叫耒水,汇入湘江 。
千余年后的今天,汝城仍显偏僻 。千余年前,更是荒芜 。是周子的到来,使古县熠熠生辉 。今人仍受其惠泽 。
【散文朗诵 散文精选】进山门,中庭有周子的塑像,立姿,仿佛先生仍在恭迎学生来听讲座 。院子依山势,前低后高 。塑像后是正堂 , 现辟为周子事迹陈列馆 。周围一圈都是回廊 , 上下两层 。回廊后是教室或工作用房 。正院旁边还有一小院,是生活用房 。行走在千年前的建筑内,有种肃穆庄重感 。这里地处城池外 , 偏僻幽静,更像秀丽山庄,适于办学 。
学院大门正对着桂枝岭 。汝城千年叫桂阳,就因这座山 。山前是九塘江,流里许汇入耒水 。河水清澈,靠岸的水面,全是嫩绿的荷叶,长条形铺展开来,还有高挑的菖蒲,绿油油地簇拥着,密密麻麻,和别的水草一起陪护着大片新荷 。粼粼波光闪耀,映衬秀丽青山 。
顺河向下游走两三里,是朱家湾 。当年,周子办公之余常到这一带憩息 。他的学生,程颐程颢兄弟,不远千里,从洛阳到桂阳拜访老师 。老师带着他们到这里游玩 。程颢兴之所至,写下七绝《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后成为千家诗第一首 , 村子因此改名为予乐湾 。
予乐湾的水湾处 , 遍植荷花 。满湾新荷,一片片、一簇簇,盖住了水面 。有的还卷曲着身子 , 半卷半舒,有的已经完全铺展开来 。这满湖青涩水润的娇羞,欲露还遮,弱不禁风,怎不让人心生怜惜?荷叶,淡绿柔嫩,像扛不起重负的弱女子 。雨滴在荷叶中,随风飘摇 , 犹如滚动的珍珠 。一滴又一滴,一阵又一阵 , “大珠小珠落玉盘”,说得就是这景致?嫩荷如铜钱 , 随意点缀平静的湖面 。汝城是个山区,很少大片水面 , 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景致 。但汝城人民很早就喜欢种莲 。祠堂前半亩方塘是荷 , 小沟小渠 , 也随处可见荷花亭亭玉立 。也许,这一切都是周子遗风所浸染 。
予乐湾两边山上也建了亭子,修了游道 。夏至日 , 我登上亭子,在这俯瞰水塆全景 。眼前就是一张天然的太极图啊 。据说,当年周子也是在这观景后受启发,写下《太极图说》 。清风阵阵,白云飘飘,仿佛仙人 。从这看下去,远处木栈道上,有不少人在垂钓 。大圆伞立在河岸,黄红相间的颜色,在浅绿的新荷及浓绿的草木映衬下,格外醒目,像绿草地上的朵朵蘑菇 。
周子喜欢莲 。喜欢莲花的独特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这不正是周子人格的自我写照吗?周子后,汝城文风渐盛,出过多任朝廷命官 , 而多以御史官为著 。“绣衣坊”主人范辂,就是其中优秀代表 。
遗风至今,汝城几大风景区也多以荷花为大布景 。沙洲景区就有几十亩荷田 。荷开季 , 清香四溢,游客纷至 。不仅荷花美,莲蓬是良药,莲藕也是美味,荷,无一处可弃!
当年,李清照和闺蜜们也喜欢在荷塘活动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荷花荷叶清香流韵千古,我这个汝城人也受其感染,深深地爱上荷花 。徜徉在夏夜荷田 , 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