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新视角》的读后感怎么写?( 六 )


三、及时评价 , 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对素质好的学生 , 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 , 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 , 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 , 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 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 , 他歌唱得不好 , 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 , 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 , 以后还要多练 。”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 , 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师的帮助下 , 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
总之 , 《音乐教学新视角》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 , 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 , 提升了教育理念 , 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 , 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 , 指导教学工作 , 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读了此杂志 , 让我感触很深 , 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

《音乐教学新视角》的读后感怎么写?


《音乐教学新视角》这本书从音乐思维、情感与文化的角度对音乐教学进行了新的阐释 , 运用形象思维的理论 , 在研究音乐特性的基础上对音乐思维、音乐情感、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文化中的音乐教学”的观点 , 主张在文化的大背景中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 发展音乐思维 , 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 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
进入21世纪 , 世界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 人们认识到 , 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 ,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正如管建华在《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从当今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来看 , 已经不把”美育“、”技术“作为音乐的目标 , 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放在人的发展上 。如德国 , 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音乐教育的目标从重”艺术作品“转向重”文化中的音乐“ 。
美国在音乐教育基础中强调的六个方面 , 也是将音乐作为文化来定位的 。这六个方面包括: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 , 学习音乐是学习世界上各种民族 , 学习音乐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 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 , 学习音乐是学习的基础 , 学习音乐是学习艺术 。”这是当代音乐人类学的基本思想 , 文化的理解将成为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