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如何写?( 四 )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 。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 。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 。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 。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 。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 。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 。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 。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 。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 。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 。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 。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 。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 。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 。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 。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
11、备年货
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
12、贴春联福字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