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如何写?( 六 )


2、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对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在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贴春联一般在腊月二十
八、二十九 。
3、除夕守岁
自汉代以来,除夕守岁就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
4、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拜年 。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 。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
一是串门式的拜年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二是走亲戚 。初二以后到亲戚家,须带礼物 。进门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
三是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
四是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年来对人家不好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 。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当然,由于我国封建历史很长,在过年的习俗上仍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残余存在,这需要大家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