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清水》读后感精选(12)


感于真情 , 眷顾乡民 , 普足不顾劳辛 , 顶着烈日 , 翻山越岭来到清溪 。
翌日在张岩设坛 , 不久天风大作 , 大雨滂沱而至 。久旱逢甘霖 , 邑人莫不欢呼雀跃 , 奔走相告 。
崇善里刘公锐众等 , 仰慕普足道行精严 , 便有在张岩山筑室请留之意 。普足见此地林深窈密 , 岩崖高立 , 石泉清冽 , 是修持佳处 , 含笑首肯 。
刘公锐于是捐出其在张岩的山林土地 , 并与乡民一起 , 披荆斩棘 , 移石开道 , 成就精舍数间 , 以供普足留居 。
普足驻锡后 , 喜此处青山带雾 , 林木笼烟 , 岩甚奇秀 , 清泉冷冽 , 因改张岩为清水岩 , 从此在岩中潜心修行 , 精研大、小乘妙谛 。
大抵这就是清水寺开岩之始 。
清水岩全景 摄影:刘伯怡
普足至清溪祈雨成功 , 驻锡清水岩后 , 在岩中和乡间修行了19载 。
泉州、漳州、汀州所属各县的百姓声闻其德 , 都十分崇信他 , 时常延请普足禅师前往禳灾驱疫 , 祈雨救旱 。
对此 , 历代方志均有记载 , 民间则代代传说普足“甚著效验”的事迹 。
普足逝去后 , 其生前事迹迅速在安溪一带广为流传 。
数百年来 , 闽南、闽中、闽北 , 台湾和东南亚各地的安溪籍乡亲、侨胞聚居之处 , 多建有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 其建筑样式也多模仿安溪清水岩 。
依山而建的清水岩寺位于安溪县城西北蓬莱山 , 梵宇僧楼 ,  法界庄严 。
清水岩:祖师四次受朝廷欶封的纶音牒文碑 摄影:刘伯怡
其山门上书“清水法门”四个大字——清水祖师禅杖 芒鞋 , 驻锡清水岩 , 在此弘扬佛法 , 越祖分灯 , 以心开心 , 遂开 “清水法门” 。
法门 , 指通过习修佛法获得佛果的门户 , 有分宗立派之义 。不是任何佛寺庙宇都可以标榜“法门”的 。
考察普足禅师的一生 , 不曾有《语录》之类的佛学著作留世 , 于教理、于哲学的主张 , 也没有流传保存下来 , 殊为可惜 。
其正遵循禅宗“不立文字 , 教外别传 , 直指人心 , 见性成佛”的基本理论 , 那是一种清澈自然的境界 。
宋代余克济所作的《清水宝塔记》有云:“生则慈云法雨 , 在世利民;死则遗波余润 ,  沾被无穷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