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造成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

1、造成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泥石流虽然也和山崩一样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灾害性地质现象,但它十分凶猛,一旦发生,对人类的危害性极大 。泥石流是山区突然爆发、历时短暂、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并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 俗称“山洪”、“龙扒”、“走蛟”等 。泥石流在一些山区,一般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发生一次,但也有个别山区一年会爆发几十次 。泥石流的发生远远不如滑坡那样普遍,但其危害程度大大超过滑坡 。
泥石流是温带和半干旱山区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的高山区,西藏高原的边缘山区以及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 。
造成泥石流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要有物质来源,即常年累月地积存下来的大量泥沙、石块;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源;三是地形陡峻 , 也就是说,它常常发生在山区的沟谷地带 。
在泥石流形成之初,通常可听到从山沟里传来雷鸣般的阵阵巨响,紧接着,泥石流便挟带着大量大小不等的石块、泥沙 , 前推后涌直泻而下 。泥石流的每一次阵流(阵发性泥石流),相隔时间一般为几秒到几分钟不等 。阵流持续一段时间后,如遇暴雨不止,就会形成另一种形态的泥石流,即连续流,也就是阵流一个连着一个,连续不断 。连续流通常流速、流量很大 , 迅猛向前奔涌,其冲击力更大,破坏力也就更甚 。
研究表明,泥石流在地球上的分布极广,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泥石流的危害,世界上泥石流发生最频繁、来势最凶猛的地区要数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山系以及欧亚大陆内部的一些山系了,其次是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某些山区 。
地质灾害科普讲堂

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造成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

文章插图
2、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地形条件、物质条件和触发条件 。
地形条件 , 泥石流的地形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地形应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 , 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
物质条件 , 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来源情况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 。
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
触发条件,水流激发是泥石流灾害中最常见的触发因素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中水的来源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
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造成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

文章插图
3、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一、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 。要具有利于水和物质汇集和泥石流流动的高山深沟、陡峻地势、坡降大的沟河流域等地形地貌 。泥石流形成区多为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植被差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集中的三面环山、瓢状或漏斗状地貌;流通区的地形具有能够使泥石流急泻而下的深狭谷、大陡降谷床特征;堆积区一般为能使碎屑物堆积的开阔山前平原和河谷阶地地形 。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组成、结构、补给方式和速度等 。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山区,多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多发的地段 。这样的地段 , 既为泥石流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也因地形高耸陡峻 , 高差对比大,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优势 。 
3、气象水文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泥石流物质的基本动力 。泥石流的发生与短时间内大量流水密切相关,没有大量的流水,泥石流就不可能形成 。因此,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有强度较大的暴雨或冰川和积雪的强烈消融,或高山湖泊、水库的突然溃决等 。气温高或高低气温反复骤变,已经长时间的高温干燥,均有利于岩石的风化破碎,再加上水对山坡岩土的软化、潜蚀、侵蚀和冲刷等,使破碎物质得以迅速增加,这就有利于泥石流的产生 。
4、泥石流的形成与土壤及水的酸、碱度也有很大关系,碱性土壤地区(pH>7.0),有充足的岩石风化坡积物 , 即泥石流的固相物质,若遇山高坡陡的有利地形地貌条件,并有特大暴雨及连续降雨,使汇集在沟谷中的坡积物在水动力和重力作用下,便发生泥石流;在酸性土壤地区(pH<7.0),当松散的酸性固体物质在碱性较大的洪水中产生絮凝,只要配合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 也易形成泥石流 。
二、防治措施:
1、工程防治措施 。泥石流工程治理要因势利导 , 顺其自然,就地论治,因害设防和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泥石流排、拦、固防治技术特殊作用的有效联合 。工程措施可分为治水工程、治土工程、排导工程、拦蓄工程和农田工程 。
2、生物措施。在城区后山流域的水源区,采用封山护林育草,涵养水源,以减少暴雨径流,保持水土 。在泥石流形成区,通过营造不同类型的森林,保护、发展灌木林和草本植被,提高地表覆盖率,辅以冲沟沟头防护,沟内建生物谷坊群,坡地改梯地,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水平埝地,打地边埂,修集水沟、排水沟等农业土壤改良措施,建立较为完善的山地农业工程与泥石流生物防御体系,既保障农业生产,又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提高防治区的经济效益(发展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等) 。通过有计划、有措施的组织活动,变泥石流防治工作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进行长期治理 。
3、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有退耕还林、等高耕作、滑坡体上水田变旱地、开发利用泥石流堆积扇等 。城区后山区域主要是在防治区内现有耕地中,对大量的坡耕地逐步进行改造,即陡坡退耕还林,缓坡地等高耕作 。
4、危险度区划和预测预报措施 。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和预测预报,在泥石流易发山区划分出危险区与安全区,避开在危险区建设;建立泥石流预警站(点),开展监测和预警工作;危险地段设置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建立反应快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的救灾抢险系统,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紧急救援 。
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造成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

文章插图
4、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形成泥石流的条件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 , 地形陡峻 , 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 , 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 , 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 , 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
松散物质来源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 , 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水等均会造成,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 , 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
泥石流的发生规律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个规律 。
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 。因此 ,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 。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 , 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 , 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 。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
周期性
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 。因此 , 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是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
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 。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 。工业化以来 , 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
自然原因
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为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 。这些原因都能造成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 。
不合理开挖
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 。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 , 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 。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 , 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 。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 , 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 , 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 。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
弃土弃渣采石
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 。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 。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
滥伐乱垦
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 , 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 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 。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 。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 , 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 , 山下冲个光” 。
次生灾害
由于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大面积的山体后发生的洪流,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 。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 。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伊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 , 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
泥石流的危害影响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据统计,我国有29个省(区)、771个县(市)正遭受泥石流的危害 , 平均每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为18次╱县,近40年来,每年因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达3700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的50多年中,我国县级以上城镇因泥石流而致死的人数已约4400人,并威胁上万亿财产,由此可见泥石流对山区城镇的危害之重 。目前我国己查明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以上城镇有138个,主要分布在甘肃(45个)、四川(34个)、云南(23个)和西藏(13个)等西部省区,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乡镇级城镇数量更大 。
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 , 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
对交通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 , 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 , 有时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 , 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 , 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 , 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 。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 。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
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
对矿山的危害
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造成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

文章插图
5、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 , 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 。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 。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 , 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 。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 。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 , 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
【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造成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 , 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 , 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 , 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 , 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 , 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