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读后感精选( 三 )


作为独立篇目,两个故事都能够成立,但具有要求的读者无法不去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它们成为一个题目下并列的姊妹篇 。
简单的答案并不难找:两个故事都探讨了“不对称”这一主题,前者讲的是情感中的权利差等,后者谈的是国际局势里中东和西方的不对称使个体承受的痛苦 。
《不对称》目录
然而再细看两个篇目,又会发现更多的暗线勾连 。比方说,两个篇目中都具有相当的宗教与种族元素,比如说,两个篇目中都谈到了堕胎,再比方说,一段并不起眼的引文,竟然也在两篇中重复出现 。
但最有意思的还要数,当作为助理编辑的Alice被Ezra戳穿在私底下偷偷尝试写作并被问到会写什么人时,她搪塞对方说,大约就是街上卖热狗的穆斯林小贩 。而第二篇的主人公,尽管并不卖热狗,但的确是一位穆斯林 。如果此时的联想还显得牵强,再读到第三篇,就会在想明白Ezra一句不起眼的回答里的暗示时,忽然了悟本书最妙的关窍:第二篇故事,原来竟然就出自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Alice之手 。作者书写了第一个故事,又借笔下的主人公的笔,写下了第二篇,何等玄妙 。
说实话,发现这一关窍前,我在两个故事有明确的偏爱,觉得第二篇无论是笔法还是主题都远高于前者,相比之下,第一篇的主人公显得沉闷扁平,甚至连心理活动都几近于无,让人觉得倦怠 。但知道了文中文这一层,再去回看,就会在第一个看似无甚可观的故事中发现惊人的张力 。
在第一个故事中,Alice看起来稚嫩又唯诺,在整段关系中,掌握主动权的完全是Ezra 。他通知见面时间,他派发购物任务,他看Alice的钱包旧就直接扔掉然后买新的送她,他不喜欢Alice正在读的书就马上写书单给她 。相较于Ezra的控制欲和压迫感,Alice大多数时候只有顺从和沉默 。这使得读者很难不以为,她是一个被情感剥削到失去自我的无助女性 。
然而读完全书,会意识到Alice最有力的反抗,恰恰是关于Ezra赖以建立一切的写作事业 。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大作家,Ezra无疑在写作一事上具有权威 。Alice喜欢想象陌生人的故事,Ezra却每每否定,告诫她不要滥情 。当她半真半假地说自己要写街边的穆斯林小贩,Ezra也提议为什么不从经验出发,譬如书写父亲 。在Ezra看来,越过经验去书写截然不同的人并不可取,然而本书的第二篇,也即是Alice写成的小说,通过书写一个性别、族裔、职业、信仰、成长环境都与她自己迥然相异的人,恰恰是对他这一断言的绝佳反驳 。
此时再回去细读第一篇,会发现Alice其实也并不是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受制于人,只不过所有的波涛都是暗流 。譬如有一段写她躺在床上,手臂搂着大作家的头,她忽然没头没尾地想,自己是否收紧手臂就可以将这颗天才的头颅压碎,让他的大脑停止运转 。又譬如说,有一次Alice跟随Ezra去他乡下的庄园,有一段非常罕见的属于Alice的心理活动:她在想是否她想说的一切已经都已经被Ezra说过 。这些段落放在一起,有面对文学巨擘时的焦虑和退缩,但更多的,其实是想要取而代之的野心 。从这个角度说,Ezra与Alice之间,不仅仅是情感里的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捕猎,也是后来者与前辈间代际更迭的隐喻 。